中国过去的需求侧管理,从消费、投资、出口方面刺激性拉动经济增长,并不是凯恩斯主义的简单刺激,而中国当前的供给侧改革,依靠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与创新等要素转型配置实现经济平稳增长,也不是新供给主义的减税增资。从马克思主义社会总生产"供需平衡"或"供需共振"视阈来看,在社会生产领域,遵循市场价值规律作用,需要在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引导之间寻求平衡,且"需求侧"引导≠"需求侧"管理。在供需共振视阈下,地方政府在新型城镇化中,可优化人才使用机制,培育市场需求侧的有效需求,改善产业转型布局,推动市场供给侧的结构改革,并以电子政务创新作为两端之间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市场供需端的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