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EM模式中引入MYJ边界层方案介绍及其试验附视频

被引:2
作者
蒋兴文 [1 ,2 ]
何光碧 [1 ]
李跃清 [1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2]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关键词
AREM模式; Mellor-Yamada-Janjic′; 边界层方案; 暴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业务实践表明,AREM模式对中国暴雨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当前AREM模式中可供选择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比较单一,而不同边界层方案对暴雨的模拟差异较大,所以在AREM中引入一种新的边界层方案是提高其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介绍了在AREM模式中引入Mellor-Yamada-Janjic′(MYJ)边界层方案的关键技术与流程,并对MYJ方案的模拟能力进行了评估。模式对2008年四川暴雨的模拟结果表明,MYJ方案有助于改善模式预报的降雨落区位置。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边界层过程对暴雨影响的敏感性试验 [J].
赵鸣 ;
陈潜 .
气象科学, 2007, (01) :1-10
[2]   长江流域一次暴雨过程的模拟对行星边界层参数化的敏感性研究 [J].
左志燕 ;
康红文 .
新疆气象, 2004, (02) :4-6+10
[3]   边界层过程对“98·7”长江流域暴雨预报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 [J].
董佩明 ;
赵思雄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3, (02) :230-240
[4]   江南地面热通量对江淮气旋暴雨影响的模拟研究 [J].
翟国庆 ;
高坤 .
气象学报, 1997, (01) :56-66
[5]  
AREMS中尺度暴雨数值预报模式系统[M]. - 气象出版社 , 宇如聪, 2004
[6]  
The Mathematical Representation of Wind Speed and Temperature Profiles in the Unstable Atmospheric Surface Layer[J] . 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y (1962-1982) . 1970 (6)
[7]  
An Introduction to Boundary Layer Meteorology .2 Stull R B.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