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开“受苦人”的历史之门读《受苦人的讲述:骥村历史与一种文明的逻辑》

被引:6
作者
应星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
关键词
共产主义; 思想体系; 文明; 口述史方法; 逻辑;
D O I
10.15992/j.cnki.31-1123/c.2014.01.008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正>自从葛学溥1918年对广东凤凰村开展调查以来,汉人村庄社区的人类学研究在中国研究学界逐步兴盛,到20世纪30、40年代,出现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村庄民族志作品,并形成了华东、华南和北方三大区域性学术传统。这些研究传统到20世纪50年代中断,是因为海外研究者此时已经无法进入田野,同时,弗里德曼和施坚雅更从理论
引用
收藏
页码:215 / 228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实践社会学与市场转型过程分析 [J].
孙立平 .
中国社会科学, 2002, (05) :83-96
[2]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M]. 三联书店 , 陈寅恪著, 1954
[3]  
农民的道义经济学[M]. 译林出版社 , (美)詹姆斯·C.斯科特(JamesC.Scott)著, 2001
[5]   作为历史见证的“受苦人”的讲述 [J].
郭于华 .
社会学研究, 2008, (01) :53-67+243
[7]   苦、革命教化与思想权力——北方土改期间的“翻心”实践 [J].
李放春 .
开放时代, 2010, (10) :5-35
[8]  
走在乡土上[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王铭铭, 2003
[9]   作为概念的村庄与村庄的概念——汉人村庄研究述评 [J].
杜靖 .
民族研究, 2011, (02) :91-102+110
[10]   学术史视野下的中国土地革命问题 议题转换与范式变革 [J].
孟庆延 .
社会, 2013, 33 (02) :208-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