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水和帽儿山地区低级溪流生境和水质状况

被引:10
作者
王庆成 [1 ]
姚琴 [1 ]
牟溥 [2 ]
李金国 [1 ]
吕跃东 [1 ]
乔树亮 [1 ]
韩壮行 [1 ]
机构
[1]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2]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景观; 土地利用; 低级溪流; 溪流生境; 溪流水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7 [水生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4 ;
摘要
为研究不同植被景观土地利用下低级溪流的生境状况和水质差异,对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松原始林内和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境内天然次生林植被和农田背景下各3条溪流生境和水质状况进行调查。对溪流生物特性(悬浮藻、附着藻)和理化性质(温度、混浊度、溶解氧(DO)、pH、NH4+-N、NO3--N、PO43--P、总氮(TN)和总磷(TP))以及细小颗粒有机物质(FPOM)和粗大有机物质(CPOM))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凉水地区原始林溪流的生境状况好于帽儿山地区的次生林,帽儿山地区农田溪流生境最差。原始林溪流具有稳定的溪底生物生活基质,稳水区和急流区均匀分布,稳水区尺度变化大,受淀积物沉降干扰小,河道较弯曲,河岸稳定,河岸植被覆盖度高;次生林溪流以急流区为主,稳定基质相对较差,并受到一定程度的淀积物沉降干扰,河岸尚稳定,有一定程度的人为干扰;农田溪流基质不稳定,受到强烈淀积物沉降影响,渠道化严重,河岸带植被严重破坏。3种景观背景下溪流总磷(TP)、溶解氧(DO)、混浊度、温度、氮磷比值(N/P)(p<0.05)存在显著差异。原始林溪流NH4+、DO、TP、TN、悬浮藻浓度和pH较高、附着藻数量较多,温度较低、FPOM和CPOM的数量较少;次生林溪流的NO3--N、N/P和TDIN较高,浊度较低;农田溪流浊度、温度、PO43--P较高,DO和pH较低,附着藻数量较少。景观尺度上的土地利用对溪流生境具有深刻的影响,同时决定溪流的水质状况。
引用
收藏
页码:5176 / 518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土地利用、溪流级别与溪流河水理化性质的关系 [J].
牟溥 ;
王庆成 ;
Anne E.Hershey ;
于红丽 ;
郭宝琴 .
生态学报, 2004, (07) :1486-1492
[2]   河岸植被缓冲带与河岸带管理 [J].
邓红兵 ;
王青春 ;
王庆礼 ;
吴文春 ;
邵国凡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6) :951-954
[3]   Influences of upland and riparian land use patterns on stream biotic integrity [J].
Snyder, CD ;
Young, JA ;
Villella, R ;
Lemarié, DP .
LANDSCAPE ECOLOGY, 2003, 18 (07) :647-664
[4]  
Effects of Suspended Sediment on the Reproductive Success of the Tricolor Shiner, a Crevice-Spawning Minnow[J] . Noel M. Burkhead,Howard L. Jelks.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 . 2001 (5)
[5]  
THE EFFECT OF LANDSCAPE FEATURES ON DEPOSITION TO HUNTER MOUNTAIN, CATSKILL MOUNTAINS, NEW YORK[J] . K. C. Weathers,G. M. Lovett,G. E. Likens,R. Lathrop.Ecological Applications . 200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