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诱导下乡村能源消费模式转型与综合效益评估——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的案例实证

被引:24
作者
席建超 [1 ]
赵美风 [1 ,2 ]
李连璞 [1 ]
陈鹏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农村能源消费模式; 综合效益; 核算评估; 乡村旅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4 [];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082803 ; 1204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乡村旅游已成为推动中国乡村转型和促进能源消费模式转变的重要动力之一。论文以六盘山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为案例,研究了旅游扶贫工程实施后农户家庭能源消费模式转型及其效益变化。结果表明:在农户家庭能源消费由"生活-生产系统"向"生活-旅游系统"的转变过程中,能源利用综合效益显著提升,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相对于传统农户,乡村旅游农户单位能源产出的经济效益(4.53元/kgce)提高2.86倍,同时实现了生态效益0.11元/kgce和社会效益1.09元/kgce的显著提升。研究也发现,有鉴于乡村旅游能源消费在乡村具有广泛的示范性,这种基于大量商品能源输入的能源消费模式不应是乡村能源消费和旅游业发展所应倡导的,也有悖于国家农村能源政策导向。因此,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应在充分利用当地既有能源基础上,进一步挖掘生物质能(主要是沼气)和太阳能的潜力,建立以新型能源为主体、传统生物质能和商品能源为辅的能源消费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898 / 91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乡村旅游诱导下农户能源消费模式的演变——基于六盘山生态旅游区的农户调查分析 [J].
席建超 ;
赵美风 ;
葛全胜 .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 (06) :981-991
[2]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乡村发展类型及其乡村性评价 [J].
龙花楼 ;
刘彦随 ;
邹健 .
地理学报, 2009, 64 (04) :426-434
[3]   陇中黄土丘陵地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环境经济成本分析 [J].
李国柱 ;
牛叔文 ;
杨振 ;
张馨 .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01) :15-24
[4]   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定量评价及其地理分布 [J].
刘刚 ;
沈镭 .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01) :9-19
[5]   中国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建设对减排CO2、SO2的贡献——分析与预测 [J].
张培栋 ;
王刚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12) :147-151
[6]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成都农家乐与北京民俗村的比较与对策分析 [J].
邹统钎 .
旅游学刊, 2005, (03) :63-68
[7]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土壤保持效益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估——以固原市原州区为例 [J].
李蕾 ;
刘黎明 ;
谢花林 .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01) :161-163+167
[8]   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J].
史丹 ;
张金隆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3, (08) :30-32
[9]   我国燃煤电厂二氧化硫减排技术经济分析 [J].
阎世辉 .
环境保护, 2003, (04) :46-48
[10]   征收碳税对中国经济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J].
魏涛远 ;
格罗姆斯洛德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2, (08) :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