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及其周缘中新生代火山活动时空特征与南海的形成模式

被引:50
作者
阎贫
刘海龄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与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广州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 广东广州
[3] 广东广州
关键词
南海; 新生代火山岩; 被动陆缘; 张开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1 [海洋地质构造]; P738.5 [海底火山];
学科分类号
070704 ; 0709 ; 0708 ;
摘要
根据南海海区、华南和中南半岛的地面露头、钻井、拖网及地球物理资料,分析了南海地区火山活动的时空分布特点。在南海陆缘和周边陆区中生代末期花岗岩分布非常广泛。新生代火山岩活动规模较小,主要是海底扩张之后在洋盆扩张脊、北部陆缘的陆洋边界附近、雷琼地区和中南半岛南部的玄武岩。在南海北部陆缘的深部地震调查中发现,在地壳下部存在小规模的高速异常体,结合浅部的晚第三纪—第四纪火山活动,认为该高速体形成于南海扩张之后。这些特征表明,在南海的拉张过程中岩浆供应不丰富,在陆缘未形成大规模的侵入和喷出岩。南海陆缘属于岩浆匮乏型被动大陆边缘。南海海区残留多个刚性断裂陆块,反映了裂谷拉张过程中脆性破裂。根据这些特征,南海形成难以用印藏碰撞引起的软流圈物质上涌导致岩石圈破裂这样的模式来解释。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4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南海北部陆缘地壳结构探测结果分析 [J].
阎贫 ;
刘海龄 .
热带海洋学报, 2002, (02) :1-12
[2]  
南海区域的上地幔活动特征及印支地幔柱[J]. 曾维军,李振五,吴能友,陈艺中,杜德莉,温喜文,李国胜.南海地质研究. 1997(00)
[3]   珠江口盆地新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 [J].
邹和平,李平鲁,饶春涛 .
地球化学, 1995, (S1) :33-45
[4]  
南海地质构造与陆缘扩张[M]. -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构造研究室编,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