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幸福指标体系:构建与解释

被引:6
作者
陈惠雄 [1 ]
潘护林 [2 ]
机构
[1] 浙江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 浙江财经大学城市规划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经济社会发展; 幸福; 国民幸福总值; 幸福指标体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6 [社会心理、社会行为];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幸福是人类行为的终极目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国民幸福的重大基础手段。在相当程度上,主观幸福感是人们对特定经济社会发展引致的客观福祉条件改善的主观反映,两者具有内生一致性。根据国民幸福与客观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性关系,文章在深入剖析影响国民幸福6大一级影响因子与结构原理的基础上,阐明了经济社会发展与国民幸福的内生响应关系,并基于此构建了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涵盖幸福主客观主要影响要素的幸福指标体系。这一研究为国际学术界正在共同努力实现"以幸福测度经济社会进步"的探索提供了一个基于主客观内生一致性的幸福生成理论机理体系,基于此建立的幸福指标体系框架在包容主客观幸福指标方面具有一定的对应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并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预留了空间。
引用
收藏
页码:212 / 22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研究[D]. 邢占军.华东师范大学 2003
[2]   国民幸福指标体系设计 [J].
钟永豪 ;
林洪 ;
任晓阳 .
统计与预测, 2001, (06) :26-27
[3]   “快乐”的概念演绎与度量理论 [J].
陈惠雄 .
哲学研究, 2005, (09) :81-87
[4]   国民快乐指数调查量表设计的理论机理、结构与测量学特性分析 [J].
陈惠雄 ;
吴丽民 .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2006, (05) :1-7
[5]  
Mortality as an Indicator of Economic Success and Failure. Amartya Sen. The Economic Journal . 1998
[6]  
陈惠雄解读快乐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陈惠雄,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