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在国际气候博弈中的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2
作者
季婉婧 [1 ,2 ]
曲建升 [1 ]
何霄嘉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中国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关键词
气候博弈; 中国; SWOT; 气候变化;
D O I
10.16507/j.issn.1006-6055.2012.06.002
中图分类号
P46 [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在介绍国际气候博弈概念的基础上,用SWOT分析方法对中国在国际气候博弈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优势是与发展中国家的意见趋于一致,但是存在资金和技术上的劣势;不仅面临着国际气候博弈格局变化的机遇,同时也受到来自其他国家态度和立场转变的威胁。在此基础上构建了SWOT矩阵,并提出几点战略思考:明确面向全球减排目标的国家战略;与美国取得更广泛的共识;构建更加公平和有效的国际气候制度及保障机制;保持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的积极立场;关注美国立场变化;强调公平与正义等。
引用
收藏
页码:1040 / 104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Barack Obama’’s New Energy America Plan. http;//my.barackobama.com/page/content/newenergy . 2011
[2]  
Multi-Level Reinforcement:Explaining European Union Leadership in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SCHREURS M A,TIBERGHIEN Y. Global Environmental Politics . 2007
[3]   中国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的立场演变 [J].
严双伍 ;
肖兰兰 .
当代亚太, 2010, (01) :80-90+79
[4]   国际温室气体减排情景方案比较分析 [J].
曾静静 ;
曲建升 ;
张志强 .
地球科学进展, 2009, 24 (04) :436-443
[5]   解读国际气候博弈 专访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苏伟司长 [J].
杨海霞 .
中国投资, 2009, (01) :23-25
[6]   温室气体排放评价指标及其定量分析 [J].
张志强 ;
曲建升 ;
曾静静 .
地理学报, 2008, (07) :693-702
[7]   全球变化研究中的“科学政治化”倾向——以美国气候政策为例 [J].
曲建升 ;
孙成权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4, (02) :78-83
[8]   中国参与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协议的立场与挑战 [J].
唐更克 ;
何秀珍 ;
本约朗 ;
刘文俊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2, (08) :34-40
[9]  
合作推动国际气候谈判[N]. 陈迎. &nbsp人民日报. 2009 (003)
[10]  
China and UN environmental policy: institutional growth, learning and implementation[J] . G?rild Heggelund,Ellen Bruzelius Backer. &nbsp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Agreements: Politics, Law and Economics . 2007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