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井变密度射孔优化设计模型

被引:12
作者
李华 [1 ,2 ]
陈德春 [1 ]
孟红霞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2]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关键词
变密度射孔; 数学模型; 优化设计; 流入剖面; 流体流动压降; 水平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257.1 [];
学科分类号
082001 ;
摘要
针对水平井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底水脊进、射孔成本过高、射孔易损害套管等问题,基于射孔完井水平井生产流体流动压降分析,研究了油藏流体渗流模型、射孔孔眼流体流动模型、井筒流体流动压力梯度模型以及流动耦合模型,建立了水平井变密度射孔优化设计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水平井变密度射孔密度分布,可有效地调节水平井生产流体流入剖面,防止底水脊进;变密度射孔可减少射孔的数量,降低射孔成本及射孔对套管的损害程度;初始孔密、原油黏度以及是否射穿污染带等影响变密度射孔孔密分布;初始孔密较大时,射孔密度的变化较大;原油黏度较大时,射孔密度的变化较小;已射穿污染带时射孔密度的变化大于未射穿污染带时射孔密度的变化。同时,初始孔密和原油黏度对井底流压和孔眼压降也有较大的影响。图5参14
引用
收藏
页码:363 / 36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分段射孔水平井产能计算 [J].
罗万静 ;
王晓冬 ;
李凡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 36 (01) :97-102
[2]   水平井射孔参数分段组合优化模型 [J].
汪志明 ;
魏建光 ;
王小秋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35 (06) :725-730
[3]   射孔水平井产能分段数值计算 [J].
王瑞和 ;
张玉哲 ;
步玉环 ;
刘继林 ;
张锐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5) :630-633
[4]   考虑入流角的水平井筒混合损失模型 [J].
徐燕东 ;
李春兰 ;
魏惠琴 ;
李廷礼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5, (05) :54-56+7
[5]   水平井两相流变密度射孔模型研究 [J].
汪志明 ;
徐静 ;
王小秋 ;
王海平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3) :65-69
[6]   射孔水平井孔眼分布优化研究 [J].
周生田 ;
马德泉 ;
刘民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52-54+6
[7]  
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M]. 石油大学出版社 , 张琪主编, 2000
[8]  
高等渗流力学[M].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孔祥言编著, 1999
[9]  
Analytic modelling of selectively perforated horizontal wells. LANDMAN M J. Journal of Petrology .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