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优秀运动员培养方式社会化研究

被引:17
作者
刘青 [1 ]
郑宇 [1 ]
何芝 [1 ]
辛双双 [1 ]
谢卫 [2 ]
机构
[1] 成都体育学院
[2] 成都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优秀运动员; 培养; 社会化; 中国;
D O I
10.16470/j.csst.2008.03.011
中图分类号
G812.3 [体育制度];
学科分类号
04 ; 0403 ;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优秀运动员培养方式社会化已经具有比较成熟的基础与条件,但在其发展中,仍然受到原有体制的主导作用、竞技项目的特殊性、以国家投入为主的行政体制的垄断行为以及国家化选拔的阻碍等因素的制约,为此,必然要求采取一种更加灵活、有效,同时可以充分反映出今后一段时期内竞技体育发展趋势的优秀运动员培养方式,从而保证我国竞技体育真正走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之路。
引用
收藏
页码:3 / 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形成、演变与重构 [J].
熊晓正 ;
郑国华 .
体育科学, 2007, (10) :3-17
[3]   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体制变革走向 [J].
高雪峰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6, (11) :1-7
[4]   论我国网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及融入国际职业网球的途径 [J].
刘青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6, (05) :53-56+67
[5]   论社会化的竞技体育模式——丁俊晖成功的启示 [J].
周军 .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6, (03) :18-20+13
[7]   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投资体系的研究 [J].
张林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2) :4-7
[8]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竞技体育体制特征的反思 [J].
卢元镇 .
体育与科学, 1989, (01) :11-13
[9]  
中国竞技体育管理变革之路[M]. 人民体育出版社 , 高雪峰, 2007
[10]  
竞技体育与奥运备战重要问题的研究[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杨桦等著,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