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阳初乡村教育话语的知识社会学反思

被引:1
作者
王彬
机构
[1] 四川师范大学
关键词
乡村教育; 话语; 知识社会学; 晏阳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529 [教育史];
学科分类号
040103 ; 060207 ;
摘要
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对于现代性与民族性的想象,建构了晏阳初"作新民"的乡村教育目标和"问题"乡村的意识形态。在民族救亡、文化危机的社会语境中,乡村教育被视作"启蒙"的工具,用来模仿和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在我国当前的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育现代化应当不再是以现代西方为标准对民族性的"启蒙",而是立足于民族性的、多元的教育现代性方案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乡村教育现代化三问
    邬志辉
    [J]. 教育发展研究, 2015, (01) : 53 - 56
  • [2] 试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顾明远
    [J]. 教育研究, 2012, 33 (09) : 4 - 10+26
  • [3] 知识社会学问题.[M].(德) 舍勒; 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 [4] 士与中国文化.[M].余英时;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 [5] 乡土中国.[M].费孝通;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 [6]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M].(美) 列文森;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 [7] 中国文化的出路.[M].陈序经; 著.岳麓书社.2009,
  • [8] 从“西化”到现代化.[M].罗荣渠; 主编.黄山书社.2008,
  • [9] 后马克思主义.[M].周凡; 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 [10] 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德)于尔根·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著;曹卫东等译;.译林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