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中超显性效应的分析

被引:14
作者
庄杰云
樊叶杨
吴建利
夏英武
郑康乐
机构
[1] 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中心!杭州
[2] 浙江大学核农业科学研究所,杭州,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中心!杭州,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中心!杭州,浙江大学核农业科学研究所!杭州,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中心!杭州
关键词
杂种优势; DNA标记; 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 超显性效应; 水稻;
D O I
10.16288/j.yczz.2000.04.003
中图分类号
Q321.6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提出亚群体分析法 ,在二个衍生于杂交稻推广组合的F2 群体中 ,挑选均匀分布于连锁图谱的DNA标记作为固定因子 ,分别根据每个固定因子的基因型将F2 群体分成三类亚群体 :母本型 (I型 )、父本型 (II型 )和杂合型 (III型 )。在大量III型亚群体中 ,杂合度与产量和穗数呈显著正相关。在表现这种相关性的III型亚群体内分析产量QTL和穗数QTL,发现超显性作用是研究组合杂种优势的主要遗传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205 / 20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上位性效应是水稻杂种优势的重要遗传基础 [J].
余四斌 ;
李建雄 ;
徐才国 ;
谈移芳 ;
高友军 ;
李香花 ;
张启发 ;
M.A.SaghaiMaroof .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1998, (04) :333-342
[2]   水稻产量性状遗传机理及分子标记辅助高产育种 [J].
庄杰云 ;
郑康乐 .
生物技术通报, 1998, (01) :2-10
[3]   提取水稻DNA的一种简易方法 [J].
卢扬江 ;
郑康乐 .
中国水稻科学, 1992, (01) :47-48
[4]  
Molecular analysis of the genome of transgenic rice (Oryza sativa L.) plants produced via particle bombardment or intact cell electroporation[J] . Ariel Arencibia,Eugenio Gentinetta,Elena Cuzzoni,Stefano Castiglione,Aiay Kohli,Philippe Vain,Mark Leech,Paul Christou,Francesco Sala.Molecular Breeding . 1998 (2)
[5]   MOLECULAR MAPPING OF RICE CHROMOSOMES [J].
MCCOUCH, SR ;
KOCHERT, G ;
YU, ZH ;
WANG, ZY ;
KHUSH, GS ;
COFFMAN, WR ;
TANKSLEY, SD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1988, 76 (06) :815-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