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菊鲜切花弯颈部位及有关原因

被引:27
作者
廖立新
彭永宏
叶庆生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州
[3] 广州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非洲菊; 切花; 弯颈; 水分; 生理;
D O I
10.16420/j.issn.0513-353x.2003.01.031
中图分类号
S682.11 [];
学科分类号
090706 ;
摘要
研究了非洲菊鲜切花瓶插过程中弯颈易发部位 (中部茎段 )及其上部、下部茎段水分平衡动态和某些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 ,非洲菊鲜切花瓶插过程中 :①鲜样质量和含水量先增后减 ,吸水逐渐减少 ,蒸腾失水相对稳定 ,水分饱和亏缺增大 ;②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 ,但上部茎段一直高于中部和下部茎段 ;③MDA的含量呈上升趋势 ,上部茎段低于中部和下部茎段 ;④中部茎段的粗纤维含量与上部茎段无显著差异 ,但大大低于下部茎段 ;⑤瓶插初期POD活性略有下降 ,后期迅速上升 ,上部茎段POD活性一直高于中部茎段和下部茎段。讨论了中部茎段易发生弯曲的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10 / 11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水稻叶片的衰老与超氧物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关系 [J].
林植芳 ;
李双顺 ;
林桂珠 ;
孙谷畴 ;
郭俊彦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84, (06) :605-615
[2]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张志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  
植物生理学实验手册.[M].薛应龙 主编;上海植物生理学会 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