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豆科作物与玉米间作对土壤硝态氮累积和分布的影响

被引:22
作者
叶优良 [1 ]
李隆 [2 ]
孙建好 [3 ]
机构
[1]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
[3] 甘肃农业科学院土壤与肥料研究所
关键词
豆科作物; 玉米; 单作; 间作; 硝态氮累积; 土壤剖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344 [耕作的制度和方式];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减少过量施用氮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本文以甘肃省河西灌区为试验地点,在0和225kg(N)·hm-2氮水平下,探讨了蚕豆、豌豆、大豆3种豆科作物与玉米间作对土壤硝态氮累积和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蚕豆收获后,间作的蚕豆、大豆、豌豆和玉米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在两个氮水平下均低于相应的单作,蚕豆、大豆、豌豆的间作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也低于相应的单作,但表现的土层深度各异。玉米收获后,蚕豆和豌豆的间作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低于单作;不施氮条件下,大豆间作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低于单作,与蚕豆、豌豆和大豆间作的玉米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均高于单作玉米;在225kg(N)·hm-2氮水平下,与蚕豆和豌豆间作的玉米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低于单作玉米,间作大豆和与大豆间作的玉米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高于相应的单作。玉米收获期,不施氮条件下3种豆科作物间作0~60cm土壤硝态氮含量均低于单作;225kg(N)·hm-2氮水平下,蚕豆、豌豆间作0~60cm土壤硝态氮含量低于单作,而间作大豆0~100cm土壤硝态氮含量高于单作。对不同深度土壤硝态氮相对累积量分析表明,蚕豆收获期间作0~60cm土层相对累积量高于单作,而100~180cm土层则低于单作。
引用
收藏
页码:818 / 82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灌水对大麦/玉米带田土壤矿质氮影响的研究 [J].
叶优良 ;
孙建好 ;
李隆 ;
张福锁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3, (01) :107-111
[2]   Biomass yield and nitrogen fixation of legumes monocropped and intercropped with rye and rotation effects on a subsequent maize crop [J].
Marianne Karpenstein-Machan ;
Reinhold Stuelpnagel .
Plant and Soil, 2000, 218 :215-232
[3]  
新型多熟种植研究.[M].胡恒觉;黄高宝主编;.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