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支撑诱导训练对中重度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5
作者
蔡可书
许光旭
侯红
吴玉霞
伊文超
沈滢
范亚蓓
罗予
陆晓
机构
[1]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脑损伤; 动态支撑诱导训练; 下肢功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动态支撑诱导训练对重症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支撑、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中、重度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患者7例。2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强调患侧下肢动态支撑的诱导训练。于训练前、训练40 d后和训练60 d后采用中国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Berg平衡量表(BBS)和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分别评定2组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结果训练前,2组患者间的CSS、BBS、FA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40 d和60 d后,2组患者的CSS评分、BBS评分和FAC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训练60 d后,其CSS评分与组内训练40 d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训练60 d后,其BBS评分和FAC评分与组内训练40 d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40 d后,治疗组患者的的CSS评分、BBS评分和FAC评分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60 d后,治疗组患者仅CSS评分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BS评分和FAC评分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侧下肢动态支撑诱导训练可促进中重度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支撑、平衡能力、步行能力的恢复,加快康复进程,提高康复疗效。
引用
收藏
页码:665 / 66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强化患侧下肢负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的影响 [J].
金挺剑 ;
叶祥明 ;
林坚 ;
刘晓林 ;
谭同才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9, 24 (11) :995-998
[2]   我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信度、效度及敏感度的评价 [J].
陶子荣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9, 30 (03) :283-285
[3]   三级康复治疗改善卒中偏瘫患者认知功能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J].
脑血管病三级康复治疗方案研究课题组 ;
胡永善 .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07, (01) :6-11
[4]   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下肢肌力与运动功能、平衡、步行速度及ADL的关系 [J].
瓮长水 ;
毕胜 ;
田哲 ;
于增志 ;
徐军 ;
霍春暖 ;
高丽萍 ;
王军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4, (11) :58-60
[5]   平衡功能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活动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J].
丘卫红 ;
胡昔权 ;
郑金利 ;
李奎 ;
兰月 ;
陈小妹 .
中国临床康复, 2004, (31) :6872-6873
[6]   电动床站立训练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J].
陈旗 ;
王彤 ;
唐金荣 ;
王翔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3, (04) :46-48
[7]   躯干控制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疗效观察 [J].
刘四文 ;
刘海兵 ;
唐丹 ;
李奎成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2, (03) :40-41
[8]   偏瘫患者平衡功能测定及相关因素的分析 [J].
王彤 ;
宋凡 ;
万里 ;
王翔 ;
张勤 ;
侯红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0, (01)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