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藏族和汉族儿童少年骨转换研究

被引:8
作者
张倩 [1 ]
胡小琪 [1 ]
郭宏霞 [2 ]
张亮 [1 ]
张必科 [1 ]
曾果 [2 ]
罗尔基 [3 ]
马冠生 [1 ]
机构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2]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3] 四川省阿坝藏羌自治州黑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骨转换; 骨碱性磷酸酶; 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 儿童少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79 [儿童、少年卫生];
学科分类号
100404 ;
摘要
目的探讨我国藏族和汉族8~18岁儿童少年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随机抽取四川省阿坝藏羌自治州718名8~18岁的藏族和汉族儿童少年,各年龄各民族各性别为20人左右。采用英国IDS公司生产的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血清中骨碱性磷酸酶(BAP)和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TRAP)浓度。结果研究对象平均年龄12.8±3.0岁,血清BAP浓度在男生平均为80.6±40.4μg/L,女生为72.3±39.9μg/L;血清TRAP浓度在男生平均为8.5±4.3 U/L,女生为7.9±4.5 U/L。血清BAP或TRAP浓度受民族、年龄和性别的共同影响,分别解释变异的27.0%或35.7%(P<0.001)。8岁开始女生BAP或TRAP浓度高于男生,分别在10.0岁或10.5岁出现交叉,之后男生开始高于女生。汉族儿童比藏族的BAP平均低10μg/L,TRAP低2.56~2.96 U/L。结论我国8~18岁藏族和汉族儿童少年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都受年龄、性别和民族共同影响,男女生随年龄增长存在交叉,藏族高于汉族。
引用
收藏
页码:454 / 45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四川阿坝州藏羌汉族儿童青少年体成分分析 [J].
胡小琪 ;
张必科 ;
张倩 ;
张琚 ;
崔宝荣 ;
罗尔基 ;
王志文 ;
唐志 ;
谢玉富 ;
马冠生 .
中国学校卫生, 2006, (01) :8-10
[2]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探讨 [J].
刘忠厚,潘子昂,王石麟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1997, (01) :1-15
[3]  
CLINICAL REVIEW: Sex Steroids and the Periosteum—Reconsidering the Roles of Androgens and Estrogens in Periosteal Expansion[J] . Dirk Vanderschueren,Katrien Venken,Jill Ophoff,Roger Bouillon,Steven Boonen.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 2006 (2)
[4]   Gender differences in bone density at different skeletal sites of acquisition with age in Chin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J].
Wu, XP ;
Yang, YH ;
Zhang, H ;
Yuan, LQ ;
Luo, XH ;
Cao, XZ ;
Liao, EY .
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METABOLISM, 2005, 23 (03) :253-260
[5]  
Modeling of Cross-sectional Bone Size, Mass and Geometry at the Proximal Radius: A Study of Normal Bone Development Using Peripheral 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J] . C. M. Neu,F. Rauch,F. Manz,E. Sch?nau.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 . 2001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