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高位脊髓损伤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OH)的临床机制。方法:对45例高位脊髓损伤患者进行30°、60°、80°斜立试验,测量斜立后血压、脉搏、大脑中动脉血流(CBF)速度。根据斜立后是否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症状,将患者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第1组24例患者无OH症状,能完成全部的测试;第2组21例患者均出现OH症状,18例因不能耐受体位性低血压症状而完成部分试验,3例完成全部试验。统计表明,无症状组平卧位与斜立位的血压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平卧位与斜立30°的脉搏、CBF速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与斜立60°、8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有症状组平卧位与斜立30°的CBF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斜立各角度间的CBF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在斜立30°时收缩压差异有显著性,而脉搏、CBF速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①脊髓损伤后早期,斜立30°15min不影响CBF速度,不出现OH症状;②血压下降并不是引起OH出现症状的直接原因,CBF速度下降是引起OH症状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