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植物凤眼蓝繁育系统在中国境内的地理变异

被引:17
作者
任明迅
张全国
张大勇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研究所
[2]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凤眼蓝; 繁育系统; 生物入侵; 进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3 [植物细胞遗传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090102 ;
摘要
对中国境内的凤眼蓝 (Eichhorniacrassipes)进行了大规模地理范围的调查 ,分析了 2 4个地点 4 0个种群的克隆繁殖与有性繁殖的相对水平、三型花柱的花型变化以及花部综合特征的变异。 4 0个种群都以克隆繁殖为主要更新方式。其中 36个种群只有三型花柱中的M花型 ;南宁、重庆的种群中出现了频率极低的L花型 ;南宁、重庆、福州和海口种群内 ,出现了具有促进花内自交潜能的半同长花柱花型 (柱头与花药相靠拢的M花型变异体或L花型变异体 )。与其它地方种群相比 ,西南和海南岛的种群表现出较多样化的繁育系统。M和L花型个体的结实个体率都约为 4 % ,没有显著差异 ,种子产量在两花型个体之间也没有差异。由于种群内花型的残缺 ,作为促进花型之间异交传粉适应机制的三型花柱繁育系统已经解体 ,部分种群中出现了可以促进花内自交的半同长花柱变异体。克隆繁殖是凤眼蓝适应入侵生境的一种形式 ,花内自交是凤眼蓝繁育系统在入侵过程中可能的进化方向 ,这些繁育系统上的变化对该植物的入侵机制和途径产生了深远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753 / 76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生物入侵机制研究进展
    徐承远
    张文驹
    卢宝荣
    陈家宽
    [J]. 生物多样性, 2001, (04) : 430 - 438
  • [2] 从上海外来杂草区系剖析植物入侵的一般特征
    李博
    徐炳声
    陈家宽
    [J]. 生物多样性, 2001, (04) : 446 - 457
  • [3] 水生被子植物的繁育系统与进化
    郭友好
    黄双全
    陈家宽
    [J]. 水生生物学报, 1998, (01) : 79 - 85
  • [4] 凤眼莲有性繁殖的研究 1.人工制种与种子萌发
    唐佩华
    孙金洲
    刘一鸣
    黄国振
    [J]. 作物学报, 1987, (01) : 53 - 57+89
  • [5] 水葫芦在污水生态处理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利用途径——Ⅰ.水葫芦的生物学特征及环境因子对其生长的影响
    周泽江
    杨景辉
    [J]. 生态学杂志, 1984, (05) : 36 - 40
  • [6] Sexual reproduction in Eichhornia crassipes (water hyacinth). II. Seed production in natural populations. Barrett,SCH.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