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仃洋西滩槽沟发育的动力分析

被引:2
作者
应秩甫
机构
[1] 中山大学地理系
关键词
西滩; 蕉门; 洪奇沥; 洪奇门; 槽沟; 柯氏力; 垂线平均流速; 水位梯度; 水面比降; 水位差; 动力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伶仃洋汇集虎门、蕉门、洪奇沥和横门等珠江水道的来水、来沙,使海区内淤积日甚,浅滩广袤。东、西两航道把浅滩分为东滩、中滩和西滩。 西滩位于伶仃洋西侧,在蕉门、洪奇沥和横门的口外,北起蕉门口的鸡婆沙,向南有万顷沙尾的沙仙尾滩,横门滩,进口浅滩,直到淇澳岛北端的滩地。南北延伸达30余公里,东西宽约10余公里。这片滩地至今尚在发展中,前缘已直逼西航道(即伶仃航道),使西航道变窄变浅,自然水深不足10米。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珠江口伶仃洋咸淡水混合特征 [J].
应秩甫 ;
陈世光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3, (01) :1-10
[2]   珠江河口湾伶仃洋的地形 [J].
赵焕庭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1, (02) :255-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