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煤田主采煤层顶板稳定性特征分析

被引:29
作者
刘海燕 [1 ]
伍法权 [1 ]
李增学 [2 ]
刘彤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山东科技大学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层次分析法; 顶板稳定性; 模糊数学; 权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D327.2 [];
学科分类号
0819 ;
摘要
对兖州煤田主采煤层顶板稳定性特征进行分析,把影响煤层顶板稳定性的因素归纳为岩石的沉积学特征、构造特征、力学性质等几个方面。从沉积学特征分析,把煤层顶板分为下软上硬型、下硬上软型及复合型;从构造特征分析,煤层顶板分成构造特别发育型、发育型、中等发育型和不发育型;从岩石强度方面把煤层顶板分成强度特高型、强度高型、强度中等和强度低型。综合考虑各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原理和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对煤层顶板稳定性进行评价。把兖州煤田主采煤层顶板稳定性特征划分为非常稳定型、稳定型、中等稳定型和不稳定型4级。非常稳定区主要是沉积厚层中粗砂岩,构造极少发育,岩石力学强度高;稳定区主要是沉积中厚层细粉砂岩,构造少量发育,断续展布,岩石力学强度较高;中等稳定区主要是沉积粉砂及泥岩,构造大量发育且部分贯通,岩石力学强度中等;不稳定区主要是沉积泥岩及煤线,构造相当发育,大都相互贯通,裂隙较多,岩石力学强度低。
引用
收藏
页码:1450 / 145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层次分析法确定煤与瓦斯突出影响因素的权重 [J].
范金志 ;
郭德勇 ;
张建国 .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4, (03) :4-5+8
[2]   重庆市区域稳定性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 [J].
聂洪峰 ;
祁生文 ;
孙进忠 ;
刁淑娟 .
工程地质学报, 2002, (04) :408-414
[3]   综放开采端面顶板稳定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J].
曹胜根 ;
钱鸣高 ;
缪协兴 ;
刘长友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0, (04) :472-475
[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模型 [J].
庄锁法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4) :582-585+590
[5]   煤层顶底板岩石成分和结构与其力学性质的关系 [J].
孟召平 ;
彭苏萍 ;
屈洪亮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0, (02) :136-139
[6]   中国区域地壳稳定性定量化评价与分区 [J].
孙叶 ;
谭成轩 ;
杨贵生 ;
王瑞江 .
地质力学学报, 1997, (03) :44-54
[7]  
兖州煤田主采煤层顶板稳定性评价[D]. 刘海燕.山东科技大学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