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2 条
[2]
北京城市大气边界层低层垂直动力和热力特征及其与污染物浓度关系的研究[J]. 周明煜,姚文清,@徐祥德,徐祥德,于海青.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S1)
[3]
十三陵“清洁区”秋季O3在地面及近地边界层垂直分布变化的探测研究[J]. 郑向东,丁国安,于海青,刘煜,徐祥德.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S1)
[4]
城市冬、夏季大气污染气、粒态复合型相关空间特征[J]. 徐祥德,施晓晖,谢立安,丁国安,苗秋菊,马建中,郑向东.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S1)
[5]
城市群落大气污染源影响的空间结构及尺度特征[J]. 徐祥德,周秀骥,施晓晖.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S1)
[6]
北京城区低层大气PM10和PM2.5垂直结构及其动力特征[J]. 丁国安,陈尊裕,高志球,姚文清,李毓湘,程兴宏,孟昭阳,于海青,黄锦恒,王淑凤,苗秋菊.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S1)
[7]
城市高大建筑群周围风环境研究[J]. 刘辉志,姜瑜君,梁彬,朱凤荣,张伯寅,桑建国.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S1)
[8]
北京及周边地区雾形成的边界层特征[J]. 张光智,卞林根,王继志,杨元琴,姚文清,徐祥德.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S1)
[9]
CMAQ-MOS区域空气质量统计修正模型预报途径研究[J]. 许建明,徐祥德,刘煜,丁国安,陈怀亮,胡江凯,张建春,吴昊,李维亮,何金海,杨元琴,王佳禾.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S1)
[10]
北京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的关键活性组分及其来源[J]. 邵敏,付琳琳,刘莹,陆思华,张远航,唐孝炎.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