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徙停歇期鸻鹬类在崇明东滩潮间带的食物分布

被引:19
作者
朱晶
敬凯
干晓静
马志军
机构
[1]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鸻鹬类; 食物; 底栖动物; 潮间带; 迁徙停歇地; 崇明东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 [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崇明东滩是鸻鹬类在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重要的迁徙停歇地,滩涂上的底栖动物为迁徙的候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采用圆筒取样法对崇明东滩潮间带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区域的大型底栖动物主要有腹足类、双壳类、甲壳类、多毛类环节动物及昆虫幼虫等类群。其中以腹足类密度最高((2805±360)个/m2),约占底栖动物总密度的80%。其次为双壳类,密度为(320±31)个/m2。双壳类的生物量(湿重)为(51.4±7.8)g/m2,腹足类(38.7±5.1)g/m2,两者占底栖动物总生物量的90%以上。不同类群的底栖动物在潮间带的空间分布上有显著差异。腹足类主要分布在海三棱藨草带,双壳类在海三棱藨草外带至光滩区域分布较多。从空间分布来看,腹足类在崇明东滩的北部区域分布较多,在南部区域则明显减少。双壳类在南北各条样线上的平均密度没有显著差异。除双壳类在秋季迁徙期的密度高于春季迁徙期外(P<0.001),其他类群的底栖动物在春季和秋季迁徙期的密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
引用
收藏
页码:2149 / 215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迁徙鸟类对中途停歇地的利用及迁徙对策 [J].
马志军 ;
李博 ;
陈家宽 .
生态学报, 2005, (06) :1404-1412
[2]   长江口盐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J].
孔亚珍 ;
贺松林 ;
丁平兴 ;
胡克林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4, (04) :9-18
[3]   长江口潮滩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生态学特征 [J].
袁兴中 ;
陆健健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2, (05) :414-420
[4]   河口盐沼植物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J].
袁兴中 ;
陆健健 ;
刘红 .
生态学报, 2002, (03) :326-333
[5]   长江口潮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初步研究 [J].
袁兴中 ;
陆健健 .
动物学研究, 2001, (03) :211-215
[6]  
Shorebird diet and size selection of nereid polychaetes in South Carolina coastal diked wetlands. Weber L M,Haig S M. Journal of Field Ornithology . 1997
[7]  
Scientific Survey on Chongming Dongtan Migratory Birds Nature Reserve of Shanghai. Xu HF,Zhao Y L. China Forestry Publishing House,Beijing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