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震旦系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前景分析

被引:30
作者
孙玮 [1 ]
刘树根 [1 ,2 ]
韩克猷 [3 ]
罗志立 [1 ]
王国芝 [1 ]
徐国盛 [1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石油西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震旦系; 古隆起; 油气成藏; 勘探前景; 四川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四川盆地震旦系40多年的钻探情况分析后认为,震旦系勘探程度低,对四川盆地加里东古隆起和盆地周边一些高陡构造的钻探均未获得气藏。四川盆地震旦系烃源条件优越、封盖条件好,储层好,分布广泛,具备形成大气田的地质条件。四川盆地震旦系第一个成油期是加里东期,海西期油气被破坏;印支期烃源二次生烃并形成古油藏,古隆起对油气捕集有着重要的意义。喜马拉雅期前由于持续埋深、温度增高、油裂解气的影响形成异常高压,天然气溶于水中形成水溶气;挤压隆升过程中,造成的油气再分配和水溶气的脱溶,最终形成现今的气藏和含气区。该文通过对四川盆地震旦系的油气成藏条件分析,提出川东华蓥山地区和川西北天井山古隆起是除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外未来震旦系勘探的有利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350 / 35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四川资阳及邻区震旦系灯影组储层段沉积及层序地层学特征 [J].
王兴志 ;
黄继祥 ;
侯方浩 ;
刘仲宣 ;
吕中刚 ;
夏绍文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1996, (03) :3-11
[2]   四川盆地天然气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J].
王兰生 ;
苟学敏 ;
刘国瑜 ;
王琳 ;
汪维明 ;
王密云 .
沉积学报, 1997, (02) :49-53
[3]  
四川盆地构造与天然气聚集区带综合研究[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刘德良等著, 2000
[4]   四川盆地震旦系油气成藏特征与规律 [J].
徐世琦 ;
洪海涛 ;
李翔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2, (04) :1-5
[5]   威远气田成藏期及气源 [J].
戴金星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3, (05) :473-480
[6]   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沥青产烃潜力及分布特征 [J].
张林 ;
魏国齐 ;
吴世祥 ;
汪泽成 ;
肖贤明 ;
张培军 ;
沈珏红 .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03) :276-280+298
[7]   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北段油气田形成条件探讨 [J].
王兰生 ;
韩克猷 ;
谢邦华 ;
张鉴 ;
杜敏 ;
万茂霞 ;
李丹 .
天然气工业, 2005, (S1) :1-5+14
[8]   中国大中型气田盖层封盖能力综合评价及其对成藏的贡献 [J].
吕延防 ;
付广 ;
于丹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6) :742-745+753
[9]   对目前国内油气无机成因理论的几点看法 [J].
王兰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6) :772-775
[10]   四川盆地威远—资阳地区震旦系油裂解气判定及成藏过程定量模拟 [J].
孙玮 ;
刘树根 ;
马永生 ;
蔡勋育 ;
徐国盛 ;
王国芝 ;
雍自权 ;
袁海锋 ;
盘昌林 .
地质学报, 2007, (08) :1153-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