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理论大气环境容量研究

被引:2
作者
陈楠 [1 ]
王文勇 [2 ]
机构
[1] 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2] 西南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区域; 可利用大气环境容量; 容量箱模型;
D O I
10.14034/j.cnki.schj.2011.06.014
中图分类号
X26 [环境容量与环境自净];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根据质量守恒原理,综合考虑迁移、扩散、干湿沉降、化学转化等因素,建立了区域理论大气环境容量模型———容量箱模型,对各参数的量化提出了计算式。在考虑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和地形陡峭的山坡不能布置工业企业的情况下,提出了可利用大气环境容量概念。并以乐山市北部地区为例,计算了该区域的SO2理论大气环境容量,为乐山市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生产力布局提供了宏观导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城市大气污染总量控制方法手册. 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1991
[2]  
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 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环境保护局. 中国标准出版社 . 1992
[3]  
A model for uptake for pollutants by vegetation. O’’Dell R A,Taheri M. JAPCA Air pollution Control Assoc . 1977
[4]  
大气环境容量模型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2006
[5]  
乐山统计年鉴——2009. 徐进才,刘琴,陈鸣,等. 乐山市统计学会 . 2009
[6]  
ADOM/TADAP Model Development Program.The Dry Deposition Module. Pleim,J.E,Venkatram,A,Yamartino,R. Ontorio Ministry of the Environment . 1984
[7]  
Some aspects of the transfer of atmospheric trace constituents past the air-sea interface. W. G. N. Slinn L. Hasse B. B. Hicks A. W. Hogan D. Lal P. S. Lissf K. O. Munnichg G. A. Sehmelh and O. Vittorii.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1967) . 1978
[8]  
A User’’s Guide forthe CALPUFF Dispersion Model. Scire J S,Strimaitis D G,Yamartino R J. EarthTechnology Incorporated . 2000
[9]  
城市区域大气环境容量总量控制技术指南[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李云生主编, 2005
[10]   区域大气环境总量控制模型研究及应用 [J].
张虹 .
中国科技信息, 2005, (06) :11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