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别灰色片麻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及大地构造背景

被引:29
作者
郑祥身
金成伟
翟明国
石永红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2] 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合肥 
关键词
灰色片麻岩; 北大别地体; 岩石化学; 构造背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4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北大别变质杂岩的基本组分为一套成分相当于 T T G 岩套的灰色片麻岩。岩石化学成分中 Si O2含量约为47% ~79% 。而且随着 Si O2 含量的增加, Ti O2 、 Al2 O3 、 Mg O、 Ca O 和 Fe O 的含量相应下降, 这表明从英云闪长岩质片麻岩到奥长花岗岩质或花岗岩质片麻岩具岩浆成因, 是角闪石和斜长石的分离作用控制下岩浆分异的产物。岩石的稀土元素总量较低,轻重稀土分馏较弱, 近于平行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明所有岩石具有同成因的亲缘关系。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亏损高场强元素和 Nb。偏基性的片麻岩较花岗质片麻岩更富集 Cs、 Ba,、 Rb、 Sr和较少亏损 Nb 和 Ti。随着 Si O2 含量增加, Nb 亏损加大, Sr的富集程度减小, 过渡族金属元素 Ti强烈亏损, 表明岩浆中发生了镁铁矿物和斜长石的分离。花岗质片麻岩表现出岛弧花岗岩所具有的 Fe O、 Mg O、 Ca O 含量低和 Fe O / ( Fe O+ Mg O) 比值低的特征。亏损 Nb 和 Y 的性质同样证明了他们属于火山弧花岗岩。在 Hf/3 Th Ta ( Nb) 判别图上所有岩石的投影点均落到岛弧钙碱性岩系的范围。主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性质证明北大别的灰
引用
收藏
页码:350 / 35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大别-苏鲁榴辉岩带的岩石学、变质作用过程及成因研究 [J].
张泽明 ;
游振东 ;
韩郁菁 ;
桑隆康 .
地质学报, 1995, (04) :306-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