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季节转换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移与大尺度环流和温度场变化关系

被引:11
作者
祝从文
陈隆勋
何金海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
[3] 北京
[4] 江苏 南京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季节转换; 副高东移; 环流变化;
D O I
10.16032/j.issn.1004-4965.2004.05.005
中图分类号
P461 [气候的形成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分析了由春向夏的季节转换过程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大尺度环流和温度场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4月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开始表现出向东移动特征,6月份它与向西移动的北美副高在东太平洋120-160°W区域合并。这一期间,沿15-20°N之间的纬圈环流同时表现出向东移动特征,该纬圈环流的上升支位于南海-西太平洋暖池一带,下沉支主要位于东太平洋180°-120°W区域。伴随上述变化,位于北半球太平洋的局地Hadley环流在纬向随时间表现出东强西弱变化特点。西太平洋副高向东移动与15-20°N之间的纬圈环流和130°W东太平洋局地Hadley环流在15-25°N上空交汇、下沉密切相关。在由春向夏季节转换中,大气和海表温度关于赤道季节转换速率沿纬向表现出东慢西快差异,上述变化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向东移动提供了有利的气候背景。
引用
收藏
页码:493 / 50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春夏季节转换中亚洲季风区副热带高压断裂特征及其可能机制分析 [J].
祝从文 ;
何金海 ;
谭言科 .
热带气象学报, 2004, (03) :237-248
[2]   晚春初夏西太平洋副高突变特征及其年际变化 [J].
舒廷飞 ;
罗会邦 .
热带气象学报, 2003, (01) :17-26
[3]   副热带高压研究回顾及对几个基本问题的再认识 [J].
刘屹岷 ;
吴国雄 .
气象学报, 2000, (04) :500-512
[4]   副热带高压季节性北跳的诊断研究 [J].
朱玉先 ;
喻世华 .
热带气象学报, 1997, (03) :55-66
[5]   TBB资料揭示的亚澳季风区季节转换及亚洲夏季风建立的特征 [J].
何金海,朱乾根 .
热带气象学报, 1996, (01) :34-42
[6]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进退的对比分析 [J].
喻世华 ;
赵库 .
热带气象学报, 1993, (01) :12-19
[7]   副热带高压季节性跳动的若干因子 [J].
王国民 .
气象科学, 1986, (01) :50-61
[8]  
热力强迫下大气平衡态的突变与季节变化、副高北跳[J]. 缪锦海,丁敏芳.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5(01)
[9]  
副热带高压北跳与月尖(CUSP)突变[J]. 柳崇健,陶诗言.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3(05)
[10]   副热带高压的东西向移动及其預报的研究 [J].
黄士松 .
气象学报, 1963, (03) :320-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