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的几个问题——从学术评价的实质性标准谈起

被引:31
作者
仲伟民
机构
[1]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学术评价; 人文学科; 学术共同体; 同行评议; 权威认定; 学术评奖; 自律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12 [];
学科分类号
03 ; 0303 ;
摘要
有无学术创新或原创是学术评价的实质性标准,也是最重要的标准,但现实中的学术评价机制却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标准为依据,这导致影响因子、论著数量、期刊或出版社级别等成为目前学术评价的主要手段。这种唯科学主义的评价方式,以及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过多干预,对人文学科的危害尤其严重。只有改变这种不合理的学术评价机制,才能促进中国学术的健康发展。可以通过三个技术路径即代表作制度、权威认定与同行评议、学术评奖,来尝试学术评价制度的改革。从欧美国家学术评价的经验来看,构建自律的学术共同体,既是学术评价存在的前提,也是其良性运作的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52+308 +308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4]  
缘于体制:社科期刊十个被颠倒的关系[J]. 仲伟民.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13(02)
[5]   学术评价的主体和评价标准 [J].
陈先达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2, (01) :83-87+117
[7]   美国人文与社会科学著作奖一瞥 [J].
褚鸣 .
国外社会科学, 2006, (05) :58-61
[8]   论人文社会科学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兼析《中华读书报》的不实报道及其错误观点 [J].
蔡曙山 .
学术界, 2001, (06) :98-109
[9]  
八位大学校长[M]. 长江文艺出版社 , 智效民著, 2006
[10]  
http://www.scuphilosophy.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