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放射性生物微球法测量局部组织血流量

被引:2
作者
戎广亚
方永鑫
刘凤英
雷周云
田牛
机构
[1] 北京放射医学究所,北京放射医学究所,北京放射医学究所,解放军医院,北京放射医学究所
关键词
放射性活度; 后动脉血; 毛细血管; 放射性强度; 微球; 球体; 心肌血流量;
D O I
10.13459/j.cnki.cjap.1988.04.016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脏器的不同组织、部位因结构、功能不同其血流量并不和整个脏器血流量完全一致。特别在病理状态下,病变部位和正常部位、同一脏器的不同组织的血流量可以出现很大差别。因此,局部组织血流量的测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由Rudolph and Heymann创立的放射性微球法已被广泛用于测量组织血流量的局限性变化。国内王景贤等首先用蛙红细胞代替塑料微球使该法更为简便。我们在此基础上又作了一些改进。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8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微循环方法学[M]. 原子能出版社 , 刘育英编, 1987
[2]  
Use of radioactive microsphere to assess distribution of cardiac output in rabbits. Neutze JM, et al. . 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