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析

被引:32
作者
卢艳 [1 ]
于鲁冀 [1 ]
王燕鹏 [1 ]
王振波 [2 ]
机构
[1] 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2]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关键词
水资源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河南省; 生态赤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X143 [环境水文学];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081501 ;
摘要
在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忽略了对水资源帐户的划分,全球及地区水资源生态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的确定,在实际应用中缺乏对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核算。笔者对水资源帐户进行了划分,并计算了地区水资源生态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以河南省为研究范围核算了2007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河南省多数城市水资源呈现生态赤字,同时不仅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存在着空间差异,而且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也存在着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帐户分解研究结果还说明:在河南省多数城市中,水资源生态足迹中,农林渔业用水生态足迹占水资源生态足迹的比重比较大;在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中,河南省南部和西部地区地下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所占比重比较大,而北部地区地表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所占比重比较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82 / 18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水资源生态足迹计算方法 [J].
黄林楠 ;
张伟新 ;
姜翠玲 ;
范晓秋 .
生态学报, 2008, (03) :1279-1286
[2]   生态足迹方法的理论解析 [J].
徐中民 ;
程国栋 ;
张志强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 (06) :69-78
[3]   城市水生态足迹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J].
周文华 ;
张克锋 ;
王如松 .
环境科学学报, 2006, (09) :1524-1531
[4]   城市水生态足迹变化分析与模拟 [J].
吴志峰 ;
胡永红 ;
李定强 ;
匡耀求 .
资源科学, 2006, (05) :152-156
[5]   虚拟水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其主要进展 [J].
刘宝勤 ;
封志明 ;
姚治君 .
资源科学, 2006, (01) :120-127
[6]   生态足迹方法:可持续性定量研究的新方法——以张掖地区1995年的生态足迹计算为例 [J].
徐中民 ;
程国栋 ;
张志强 .
生态学报, 2001, (09) :1484-1493
[7]   中国西部12省(区市)的生态足迹 [J].
张志强 ;
徐中民 ;
程国栋 ;
陈东景 .
地理学报, 2001, (05) :598-609
[8]  
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与应用[D]. 范晓秋.河海大学 2005
[9]  
可持续经济发展理论框架下的生态足迹研究[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刘冬梅, 2007
[10]   Sustainable tourism and the touristic ecological footprint [J].
Hunter C. .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2002, 4 (1) :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