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回流与倒槽共同作用产生的暴雪天气分析

被引:84
作者
赵桂香
机构
[1] 山西省气象台
关键词
暴雪; 回流; 倒槽; 急流耦合; 动力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 []; P426.634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对2006年1月18—19日山西持续暴雪天气进行了分析,发现这次暴雪过程不同于以往:(1)高空极涡稳定,强度较强,极锋位置偏北,沿极涡外围极锋锋区上分裂的短波小槽,与南支槽同相叠置,使得南支槽发展加深,暴雪发生在此期间。(2)地面图上,不仅形成回流形势,而且河套倒槽向北发展旺盛,倒槽前的暖湿空气与东南气流相遇,两支气流耦合加强,与北方冷空气在山西中南部强烈交汇,使得山西中南部出现了暴雪天气,这种回流形势与倒槽同时强烈发展的情况并不多见。(3)深厚的湿层和强烈的水汽辐合为暴雪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暴雪中心就位于中低层两条水汽通量轴线交汇的南侧。(4)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垂直配置以及暴雪区上空强烈的上升运动和低层露点锋的持续抬升作用,触发中层高不稳定能量的连续释放,是造成连续暴雪的重要机制,而低空、超低空急流的存在,不仅为暴雪提供了水汽来源和热量输送,而且使得重力波不稳定发展,加强了抬升运动。(5)暴雪出现在500hPa正涡度平流中心右前方,暴雪出现12小时后,正涡度平流中心强度迅速增强,对应暴雪出现一个增幅期。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2004年末黄淮暴雪的特点分析和数值模拟 [J].
王东勇 ;
刘勇 ;
周昆 .
气象, 2006, (01) :30-35
[2]   “97.12”高原暴雪过程中尺度热量和水汽收支诊断 [J].
刘建军 ;
程麟生 .
气象, 2002, (06) :16-22
[3]   一次罕见的山东暴雪天气的对称不稳定分析 [J].
盛春岩 ;
杨晓霞 .
气象, 2002, (03) :33-37
[4]   低空急流与内蒙古的大(暴)雪 [J].
宫德吉 ;
李彰俊 .
气象, 2001, (12) :3-7
[5]   内蒙古大(暴)雪与白灾的气候学特征 [J].
宫德吉 ;
李彰俊 .
气象, 2000, (12) :24-28
[6]   春、冬季暴雪成因对比分析 [J].
陈爱玉 ;
李存龙 ;
陈新育 .
气象, 1999, (11) :37-39
[7]   以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的大到暴雪预报系统 [J].
宋清芝 ;
王新敏 ;
索秀珍 .
气象, 1998, (01) :35-38
[8]   螺旋度在分析一次三峡大暴雨中的应用 [J].
吴宝俊,许晨海,刘延英,周丽,于永安,魏东升,陈良华 .
应用气象学报, 1996, (01) :108-112
[9]   江苏省暴雪预报系统 [J].
陈德群,胡洛林,冯民学,张忠义 .
气象, 1994, (11) :29-31
[10]   南方大到暴雪的一种预报方法 [J].
高智松,魏柏温 .
气象, 1994, (04) :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