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智慧社会的“新基建”及其政策取向

被引:148
作者
李晓华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产业布局研究室
关键词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智慧社会; 经济发展新动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9 [信息产业经济]; F283 [基本建设投资与经济效益];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1 ;
摘要
近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新型基础设施具有以数字技术为核心、以新兴领域为主体、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虚拟产品为主要形态、以平台为主要载体等特点,可以划分为数字创新基础设施、数字的基础设施化、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等类型。社会的技术经济形态需要与基础设施相适应,智慧社会需要新型基础设施作支撑,新型基础设施通过支撑创新的智能化、创造新能力发展所需市场、助力新动能的孕育壮大、促进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赋能政府治理能力等机制助力智慧社会发展。推进"新基建"需要依据新型基础设施不确定性高、价值折旧快、竞争性强的特点,处理好长期与短期、政府与企业、规制与竞争等方面的关系,坚持如下政策取向:面向未来,政府引导;适度超前,小步快走;放松准入,多元参与;合理分工,企业先行;需求引导,竞争推动。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48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新基建十大战略方向[J]. 潘教峰,万劲波.瞭望. 2020 (17)
[2]  
新基建如何实现代际飞跃[J]. 潘教峰,万劲波.瞭望. 2020 (16)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智能化应对:理论追溯与趋向研判 [J].
渠慎宁 ;
杨丹辉 .
改革, 2020, (03) :14-21
[4]   社会5.0、超智能社会及未来图景 [J].
周利敏 ;
钟海欣 .
社会科学研究, 2019, (06) :1-9
[5]   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制约因素与推进策略 [J].
李燕 .
改革, 2019, (10) :35-44
[6]   平台经济视野的网约车风险及其监管 [J].
卓越 ;
王玉喜 .
改革, 2019, (09) :83-92
[7]   基础设施投资的资源错配效应研究 [J].
潘雅茹 ;
高红贵 .
改革, 2019, (07) :62-72
[8]   第二个百年目标:全景展望与实现路径 [J].
郭春丽 .
改革, 2018, (11) :16-29
[9]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与政策导向研究 [J].
李晓华 ;
吕铁 .
宏观经济研究, 2010, (09) :20-26
[10]  
新基建与数字中国发展的战略逻辑[N]. 吴绪亮.中国经济时报. 2020 (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