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度与种植方式对紫色土侵蚀与养分流失的影响研究

被引:18
作者
周璟 [1 ,2 ]
何丙辉 [2 ]
刘立志 [3 ]
阿丹 [4 ]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2]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3] 重庆涪陵区水土保持办公室
[4]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关键词
坡度; 种植方式; 侵蚀; 养分流失; 紫色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涪陵区水土保持监测分站内建立6个径流小区,对紫色土坡耕地水土流失进行试验监测,结果表明:各小区径流量、产沙量总体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自然生态修复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效果显著,3.66m3的径流量仅有0.41kg·m-3的产沙量,可有效防治紫色土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采用顺坡耕作措施的小区径流量与降雨量达显著正相关,而产沙量与降雨量未显著相关。径流量和产沙量大小顺序均为25°坡耕地>20°坡耕地>10°坡耕地>15°坡耕地,在15°耕地上径流量与产沙量均为最小,但15°是否是涪陵区最适宜的耕地坡度,仍有待今后收集更多的降雨资料加以分析说明。对一次强降雨进行养分流失观测,养分流失量与径流量及产沙量大小顺序基本一致。开发建设项目弃土弃渣监测点径流量与产沙量均大大高于其他小区,说明开发建设水土保持项目中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39 / 24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不同利用方式的水土流失特征 [J].
廖晓勇 ;
陈治谏 ;
刘邵权 ;
王海明 ;
不详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5, (01) :159-161
[2]   紫色土坡耕地栽种植物篱笆防治水土流失的试验初报 [J].
赵爱军 ;
许克翠 ;
彭业轩 .
中国水土保持, 2004, (11) :27-29+50
[3]   红壤坡地不同生态模式水土流失规律的研究 [J].
水建国 ;
柴锡周 ;
张如良 .
水土保持学报, 2001, (02) :33-36
[4]   三峡库区花岗岩坡耕地不同种植方式下水土流失定位研究 [J].
向万胜 ;
梁称福 ;
李卫红 ;
不详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1, (01) :47-50
[5]   侵蚀紫色土土壤颗粒流失的研究 [J].
黄丽 ;
张光远 ;
丁树文 ;
蔡崇法 ;
蔡强国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9, (01) :36-40+86
[6]   三峡库区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问题与对策 [J].
查世煜 ;
李秋洪 .
农业环境与发展, 1998, (02) :31-34+42
[7]   辽北低山丘陵区坡耕地水土流失规律研究 [J].
孙景华 ;
杨玉阁 ;
张本家 ;
何建明 .
水土保持研究, 1997, (04) :65-74
[8]   川中丘陵区旱坡地水土流失规律及其防治 [J].
姜万勤 .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1996, (05) :33-35
[9]   不同土类坡耕地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对策 [J].
吕惠明 ;
王恒俊 ;
谢水生 .
水土保持通报, 1993, (04) :61-63
[10]  
水土保持学[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王礼先主编,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