桫椤生态系统生物量与生产力

被引:7
作者
马元丹 [1 ]
江洪 [1 ,2 ]
余树全 [2 ]
周国模 [2 ]
王彬 [2 ]
彭少麟 [3 ]
彭长辉 [4 ]
常杰 [5 ]
魏晓华 [6 ]
机构
[1] 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
[2] 浙江林学院国际空间生态与生态系统生态研究中心
[3] 中山大学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4] 魁北克大学蒙特利尔分校环境科学研究所
[5]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6]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系
关键词
活化石; 桫椤; 碳固存能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活化石植物是最接近于化石物种的现存相似种,并且具有一定的生态学保守性。利用活化石植物生态系统来估算陆地生态系统碳固存能力的进化趋势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该研究中利用标准地-标准木法调查了活化石物种树蕨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与现存的裸子植物为优势种的生态系统和被子植物为优势种的生态系统相比,桫椤的生物量(36.151±8.159MgC·hm–2)和生产力(2.535±0.174MgC·hm–2·a–1)都比较小。与植物化石调查方法相比,活化石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生产力数据在描述古生态系统碳固存能力进化趋势方面提供了一种有意义的手段,并且有助于进一步的理解全球碳平衡演变的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1294 / 130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桫椤的生物学研究进展 [J].
周志琼 ;
苏智先 ;
廖永梅 ;
苏瑞军 ;
黎云祥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3) :100-103
[2]   贵州亚热带地区杜鹃花种质资源的初步研究 [J].
代正福 ;
周正邦 .
贵州农业科学, 2000, (05) :47-49
[3]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M]. 科学出版社 , 冯宗炜等著, 1999
[4]  
生物地球化学概论[M]. 施普林格出版社 , 韩兴国等主编, 1999
[5]  
Biomass production, foliar and root characteristics and nutrient accumulation in young silver birch ( Betula pendula Roth.) stand growing on abandoned agricultural lan d[J] . Europe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 2007 (4)
[6]  
Growth, productivity,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of pure and mixed native tree plantations in the Caribbean lowlands of Costa Rica[J] . Alvaro Redondo-Brenes,Florencia Montagnini.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 2006 (1)
[7]   Aboveground forest biomass and the global carbon balance [J].
Houghton, RA .
GLOBAL CHANGE BIOLOGY, 2005, 11 (06) :945-958
[8]   Modelling the spatial pattern of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in Chinese forests [J].
Jiang, H ;
Apps, MJ ;
Zhang, YL ;
Peng, CH ;
Woodard, PM .
ECOLOGICAL MODELLING, 1999, 122 (03) :275-288
[9]   Biomass allocation in Late Pennsylvanian coal-swamp plants [J].
Baker, RA ;
DiMichele, WA .
PALAIOS, 1997, 12 (02) :12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