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时代的群体性兴奋——社会学视野中的广场舞和“中国大妈”

被引:28
作者
张兆曙
机构
[1]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关键词
广场舞; 中国大妈; 治理困境; “大场面”组织形式; 群体性兴奋;
D O I
10.15895/j.cnki.rwzz.2016.03.016
中图分类号
C912.6 [社会心理、社会行为];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近年来中国城市普遍兴起的广场舞所导致的噪音扰民问题,正在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性问题,甚至陷入某种治理上的困境。广场舞的治理困境是特定的休闲健身形式与特定的社会主体相结合的产物。本文的研究表明,广场舞的音效特征、表达性需求和"大场面"的组织形式分别构成广场舞噪音扰民的物理根源、社会心理根源和组织根源。其中,"大场面"的组织形式充当了一种强化机制,能够放大广场舞的物理音效和"广场舞大妈"的表达性需求。同时,由于职业境遇和家庭关系的变化以及个体生命历程的结构性变迁,"广场舞大妈"失去了她们极为珍视的"共同存在"。但是,"广场舞大妈"在"大场面"的组织形式中尽情表达了一种群体性兴奋,并意外地建构了一种真实的"共同存在"。在这个意义上,广场舞已经超越了它的自然属性及其发生主体,成为一种时代的隐喻,即个体化时代的群体性兴奋。正是这种具有自我维护倾向的群体性兴奋导致了广场舞噪音的治理困境。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2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污名与冲突:时代夹缝中的广场舞 [J].
王芊霓 .
文化纵横, 2015, (02) :74-81
[2]   制造亲密:虚拟网络社区中的日常生活——以人人网SNS人际互动平台为例 [J].
张兆曙 ;
王建 .
青年研究, 2013, (06) :56-64+93
[3]   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 [J].
孙立平 ;
王汉生 ;
王思斌 ;
林彬 ;
杨善华 .
中国社会科学, 1994, (02) :47-62
[4]   评述埃里克森的青年期心理学理论 [J].
沈杰 .
青年研究, 1992, (07) :44-49
[5]  
社会的构成.[M].(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著;李康;李猛译;.三联书店.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