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排除抑或证据把关:审查起诉阶段非法证据排除的实证研究

被引:44
作者
吴洪淇
机构
[1] “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非法证据; 证据排除; 证据把关; 审查起诉; 震慑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我国已经建立起从侦查到审判的一体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体系。在司法实践中,审查起诉阶段的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启动频率要高于审判阶段的启动频率,这主要是因为审查起诉阶段的非法证据排除更契合于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机关三者的职业利益和职业处境。一体化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被我国当前的刑事司法体制所重新形塑,呈现出一种新的格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审查起诉阶段的实施其实更多地是发挥证据把关的作用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证据排除。证据把关与证据排除之间在主体角色定位、程序效果和正当性基础上都存在着微妙的差别。非法证据排除的这种特殊格局对侦查阶段的震慑效应和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49 / 164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控制不起诉率的做法应当废止.[N].张贵才;.民主与法制时报.2007,
[2]   派出所民警执法面临口供难题 [J].
于龙刚 .
南风窗, 2015, (09) :62-64
[3]   检察业务考评与错案责任追究机制的完善 [J].
张保生 ;
张晃榕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4, (04) :94-102
[4]   庭前会议:从法理到实证的考察 [J].
莫湘益 .
法学研究, 2014, 36 (03) :45-61
[5]   论我国审查逮捕阶段的非法证据排除问题——基于刑诉法修订与实践语境的分析 [J].
林喜芬 .
当代法学, 2013, 27 (06) :86-95
[6]   非法证据排除审理程序的困境与完善 [J].
杜豫苏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3, 31 (06) :184-189
[7]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司法适用疑难问题研究 [J].
戴长林 .
人民司法, 2013, (09) :22-31
[9]   不起诉案件的实证分析 [J].
李赞 ;
张凤军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7, (05) :25-30
[10]  
刑事证据法学.[M].陈瑞华;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