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世纪黄土高原区植物气孔密度变化规律

被引:31
作者
郑淑霞
上官周平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杨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北京
[4] 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5] 陕西杨陵
关键词
气孔密度; C3植物; 黄土高原; 变化规律; 气候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黄土高原地区 4种典型 C3植物辽东栎 (Quercus liaotungensis)、虎榛子 (Ostryopsis davidiana)、酸枣 (Zizyphus jujubavar.spinosa)和狼牙刺 (Sophora viciifolia)植物腊叶样品标本为材料 ,利用数码图像显微镜处理系统 ,研究了从 2 0世纪 30年代至 2 0 0 2年中不同年代植物气孔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在近百年中 ,4种植物气孔密度随环境变化的演变规律不同 ,辽东栎气孔密度升高率为 1.31% ,几乎没有变化 ,虎榛子气孔密度降低率为 9.79% ,下降也不十分明显 ,而酸枣和狼牙刺的气孔密度降低率分别为 32 .35 %、4 6 .85 % ,下降非常明显。 4种植物气孔密度变化率比较 :狼牙刺 >酸枣 >虎榛子 >辽东栎。说明不同植物对气候环境因子的敏感性不同 ,具有不同的适应环境变化的策略 ,环境变化对气孔密度的影响 ,其效应因植物种类而异
引用
收藏
页码:2457 / 246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近40a中国北方降水量与蒸发量变化 [J].
杨建平 ;
丁永建 ;
陈仁升 ;
刘连友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3, (02) :6-11
[2]   陆生植物对全球变化的适应性研究进展 [J].
许振柱 ;
周广胜 .
自然科学进展, 2003, (02) :3-10
[3]   气候变化的事实与影响及对策 [J].
秦大河 .
中国科学基金, 2003, (01) :3-5
[4]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与气候的关系 [J].
李斌 ;
张金屯 .
生态学报, 2003, (01) :82-89
[5]  
开放系统中农作物对空气CO2浓度增加的响应[J]. B.A.Kimball,朱建国,程磊,K.Kobayashi,M.Bindi.应用生态学报. 2002(10)
[6]   北京山区辽东栎林中几种木本植物光合作用对CO浓度升高的响应 [J].
蒋高明 ;
渠春梅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0, (02) :204-208
[7]   东灵山两个落叶阔叶林中辽东栎种群结构和动态 [J].
王巍 ;
刘灿然 ;
马克平 ;
于顺利 .
植物学报, 1999, (04) :85-92
[8]  
Relationship between stomatal density and the changes of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s[J]. HE Xinqiang, LIN Yuehui, LIN Jinxing and HU Yuxi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 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1998(11)
[9]   大气CO浓度升高对植物的直接影响——国外十余年来模拟实验研究之主要手段及基本结论 [J].
蒋高明 ;
韩兴国 ;
林光辉 .
植物生态学报 , 1997, (06) :2-15
[10]   大豆对大气CO倍增的一些生理反应 [J].
白克智 ;
钟泽璞 ;
丁莉 ;
张崇浩 ;
李世仪 ;
匡廷云 ;
郭建平 ;
高素华 ;
王春乙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6, (02) :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