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睡眠调控技术对应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失眠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5
作者
王芳
王亚娜
洪兰
王志青
赵阳
林颖娜
闫雪
刘艳骄
汪卫东
机构
[1]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理科
关键词
TIP睡眠调控技术; 失眠症; 安眠药减药; 疗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0 [];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观察TIP睡眠调控技术对应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失眠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例广安门医院睡眠门诊就诊的失眠症应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患者进行TIP睡眠调控技术干预。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4周和治疗后4周分别接受一次PSQI和BSWQ检查;在治疗1周、治疗4周和治疗后4周分别接受1次SCL-90检查,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接受1次PSG检查,将所有以上所得的数据进行组内前后对比。所得数据采用SPSS专业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周治疗结束后停用安眠药物的人数为13人,占65%;减少用药的人数为6人,占30%。治疗1周后、2周后、4周后服药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服药量少于治疗前。PSQI总分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各成分分中除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外其他成分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4周后戒断反应相关症状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得分小于治疗前。SCL-90总分、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因子评分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SG中总睡眠时间、3+4期睡眠、REM期睡眠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总睡眠时间、3+4期睡眠、REM期睡眠增加。以上结果随访4周后均保持稳定。结论 TIP睡眠调控技术可以减少BZDs类安眠药物的用量,对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47 / 15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改良森田疗法与安眠药物对慢性原发性失眠症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J].
闾金杰 ;
拜有根 ;
黄胜华 ;
叶成启 ;
周婷婷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 17 (11) :1282-1284
[2]   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 [J].
张斌 ;
荣润国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 (12) :882-884
[3]   认知行为与安眠药物治疗慢性失眠症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J].
吴任钢 ;
张春改 ;
邓军 ;
隆春玲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 (10) :677-680
[4]   黑龙江省6个城市4种职业人群睡眠障碍的流行学调查 [J].
于守臣,宋彦,张忠山,于宝德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995, (04) :207-209+256
[5]  
“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汪卫东,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