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段中元古代花岗岩类的特征及其形成构造环境

被引:10
作者
卜文瑞
王廷印
马亚杰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2] 兰州大学地质系
[3] 河北理工学院土木建筑系 青岛
[4] 兰州
[5] 唐山
关键词
拉张型过渡壳; 地球化学; 花岗岩类岩石; 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段中元古代花岗岩类仅见于查干础鲁-霍尔森构造带以南的雅布赖-巴音诺尔公构造带中,整体上受NEE向长寿命线性构造控制。据岩性可分为斜长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两类。斜长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但具有向I型过渡的特征,富含Cr、Ni、SiO2、Al2O3,其均值分别为672μg/g、405μg/g、71.40%和14.93%,δEu值变化大,介于0.34和3.95之间,起源于幔源岩浆与壳源物质的混合。石英闪长岩为典型的I型花岗岩,其Cr、Ni含量的均值分别为220μg/g和162μg/g,类似于华南同熔型花岗岩。斜长花岗岩中的锆石U-Pb等时线上交点年龄为1256Ma,代表了发生于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段的一次构造-热事件。伴随这一构造-热事件,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段发生拉伸裂解,进入拉张型过渡壳阶段。中元古代花岗岩类是这一构造热事件的重要产物。在这一构造-热事件中,推测查干础鲁-霍尔森一线地壳减薄最大,其北侧的宗乃山-沙拉扎山构造带因无同时代岩浆作用,为非火山型被动陆缘,南侧的雅布赖-巴音诺尔公构造带广泛发育了花岗岩类、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岩,以及火山-沉积组合,为火山型被动陆缘,二者构成被动陆缘“对”。
引用
收藏
页码:609 / 61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内蒙古阿拉善北部地区碰撞期和后造山期岩浆作用 [J].
王廷印 ;
高军平 ;
王金荣 ;
吴家弘 .
地质学报, 1998, (02) :126-137
[2]   内蒙古野及里辉长岩的Sm-Nd定年 [J].
陶仙聪 ;
杨杰东 ;
徐士进 .
科学通报, 1994, (15) :1413-1415
[3]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North China Plate and the Tarim Plate.[J]..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1994, 02
[4]   花岗岩的定年方法学初论 [J].
李献华 ;
桂训唐 .
地球化学, 1990, (04) :303-311
[5]  
阿尔泰花岗岩类地球化学.[M].王中刚等著;.科学出版社.1998,
[6]  
地球科学中同位素体系理论与应用.[M].朱炳泉等著;.科学出版社.1998,
[7]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原理.[M].赵振华著;.科学出版社.1997,
[8]  
中国新疆古生代地壳演化及成矿.[M].何国琦等著;.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1994,
[9]  
阿拉善地区古生代陆壳的形成和演化.[M].王廷印等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4,
[10]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M].王中刚等 编著.科学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