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碇–围岩系统在拉剪复合应力条件下的变形规律及破坏机制研究——以坝陵河特大岩锚悬索桥为例

被引:47
作者
胡波 [1 ]
曾钱帮 [1 ]
饶旦 [2 ]
王思敬 [1 ]
彭运动 [3 ]
刘波 [3 ]
刘环宇 [4 ]
赵海滨 [5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
[2] 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
[3]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
[4] 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
[5] 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锚塞; 拉拔模型试验; 快速拉格朗日分析; 马鞍形; 显著变形区; 位移残余率; 破坏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U448.25 [悬索桥];
学科分类号
0814 ; 081406 ;
摘要
锚碇基础是悬索桥的关键受力部位,认识它的变形规律和破坏机制是评价其强度和稳定性的前提。岩体现场缩尺拉拔模型试验发现,锚碇后锚面上,围岩位移呈马鞍形分布,残余变形率呈V形分布;侧壁围岩位移呈倒塞体形分布,永久变形比例高。FLAC3D数值模拟发现,应力场分布具有明显的分段特征,前段和后段锚体围岩有着不同的应力传递路径;塑性变形主要发生在锚体周边及上部岩体中,破坏形态类似塞体状;围岩–锚碇系统可能发生整体拉剪复合破坏。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对塑性区及显著变形区内的岩体进行重点加固。
引用
收藏
页码:712 / 71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坝陵河悬索桥西岸隧道式锚碇锚塞体长度方案比选的数值模拟研究 [J].
曾钱帮 ;
王思敬 ;
彭运动 ;
刘明虎 ;
陈晓东 ;
樊敬亮 ;
胡波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5, (06) :66-70
[2]   反倾岩质边坡破坏机理模型试验研究 [J].
左保成 ;
陈从新 ;
刘小巍 ;
沈强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19) :107-113
[3]   悬索桥隧道式锚碇施工技术 [J].
王勇 ;
曹化明 .
桥梁建设, 2004, (02) :53-55
[4]  
裂隙岩体的破坏机理及其锚固效应研究[D]. 徐前卫.山东科技大学 2003
[5]  
岩石力学数值计算方法[M]. 中国电力出版社 , 周维垣,杨强编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