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的应对方式、传统人格与贫困归因风格

被引:6
作者
吴胜涛 [1 ]
祝卓宏 [2 ]
张建新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
[2]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危机干预中心
[3]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关键词
贫困归因; 应对方式; 人格; 农民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86 [筋腱、韧带、滑囊疾病及损伤];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探讨农民工的应对方式、传统人格与贫困归因的关联模型,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大陆的贫困问题,挖掘出容忍制度不公的因素。方法采用中国大陆版贫困归因问卷(CMPAQ)、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韧性量表、中国人个性量表(CPAI-2)的内控-外控和节俭-奢侈分量表,对398名男性农民工进行施测,有效被试301名。结果①描述统计:农民工被试群体的积极应对方式高于常模[(1.92±0.45)分]、消极应对方式低于常模[(1.46±0.66)分],韧性得分低于常模[(60.98±14.26)分],勤奋(内控)和节俭得分高于常模[(5.53±2.17)分,(7.48±1.77)分];农民工在各贫困归因分量表上的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个人能力[(3.72±0.78)分]、社会制度[(3.45±1.03)分]、负担命运[(3.25±0.90)分]、地理环境[(3.07±0.97)分]和个人品质[(3.03±1.04)分]。②回归分析: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的农民工更倾向于做个人能力归因,而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农民工更倾向于做负担命运、社会制度和地理环境归因。高韧性的农民工更倾向于对贫困做个人能力归因,高内控的农民工更不倾向于做负担命运归因,节俭对所有贫困归因因子的回归均不显著。除了消极应对方式外,应对方式与其他人格变量对社会制度因子的回归系数均不显著。结论农民工具有一些积极健康的心理资源,它们促进农民工对贫困现状作了高的个人能力归因,但是却一致存在容忍制度不公的倾向。
引用
收藏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农民工外显和内隐群体偏爱模式的对比研究[J]. 陈西嫚,罗跃嘉,王文忠.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8 (10)
[2]   贫困与反贫困:心理学的研究 [J].
吴胜涛 ;
张建新 .
心理科学进展, 2007, (06) :987-992
[3]   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和城市现代化水平与中国人群体人格变化模式 [J].
周明洁 ;
张建新 .
心理科学进展, 2007, (02) :203-210
[4]   贫困医学生心理健康、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J].
王雁 ;
王春萍 ;
孙延超 ;
孙宏伟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6, (01) :67-69
[5]   农民工的压力感受与应对方式 [J].
沈利敏 ;
施林松 ;
曾吉 ;
邱香 ;
张艳 .
中国临床康复, 2005, (48) :15-17
[6]   贫困大学生人格类型研究 [J].
孔德生 ;
张静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5, (11) :90-91
[7]   浙江省农民工心理健康透视及其对策 [J].
康洁 ;
熊和平 .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04) :11-14
[8]   什么是“中国人”的个性 ?——《中国人个性测量表CPAI-2》的分组差异(英文) [J].
张妙清 ;
张树辉 ;
张建新 .
心理学报, 2004, (04) :491-499
[9]   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 [J].
解亚宁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98, (02)
[10]  
More evidence on the value of Chinese workers’ psychological capital: A potentially unlimited competitive resource?[J] . Fred Luthans,James B. Avey,Rachel Clapp-Smith,Weixing Li.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 . 2008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