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变化对黄河下游河道演变影响

被引:7
作者
石伟
王光谦
邵学军
机构
[1]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黄河下游; 有效输沙流量; 造床流量;
D O I
10.13243/j.cnki.slxb.2003.05.013
中图分类号
TV147 [河道演变];
学科分类号
081502 ;
摘要
作者通过对1958、1964、1973、1985及1997各年黄河下游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水文站逐日平均水文资料的流量级分析,得到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水文站日均造床流量1958年为3400~4400m3 s;1964年5300~5600m3 s;1973年为2700~3300m3 s;1985年有两个峰值,分别为1900~2000m3 s和3800~4500m3 s;1997年仍有两个峰值,花园口和高村水文站为680~740m3 s和1900~2800m3 s,艾山和利津水文站为200~250m3 s和510~820m3 s。将上述结论与对实测资料的分析相结合,得到造床流量明显下降及较大日均流量(>2000m3 s)出现频率大大减少甚至不再出现是黄河下游小流量输沙、河道淤积、"小水大灾"的根本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77+83 +8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黄河下游萎缩性河道挖河减淤的临界比降研究 [J].
姚文艺 ;
侯志军 .
水利学报, 2001, (04) :75-78
[2]   人为季节性河流的初步研究 [J].
许炯心 .
地理研究, 2000, (03) :234-242
[3]   黄河下游河床萎缩过程中畸形河湾的形成机理 [J].
许炯心 ;
陆中臣 ;
刘继祥 .
泥沙研究, 2000, (03) :36-41
[4]   黄河干流下游断流的径流序列分析 [J].
刘昌明 ;
成立 .
地理学报, 2000, (03) :257-265
[5]   黄河下游河道造床流量的计算方法 [J].
张红武,张清,江恩惠 .
泥沙研究, 1994, (04) :50-55
[6]   多沙河流造床流量研究 [J].
吉祖稳,胡春宏,阎颐,牛建新 .
水科学进展, 1994, (03) :229-234
[7]  
黄河下游河道演变基本规律[M]. - 黄河水利出版社 , 赵业安等编著, 1998
[8]  
黄河泥沙[M]. - 黄河水利出版社 , 赵文林主编, 1996
[9]  
河床演变学[M]. - 科学出版社 , 钱宁等 著, 1987
[10]  
Computing effective discharge with S-PLUS .2 Orndorff R L,Whiting P J. Computers & Geosciences .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