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淤滞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探讨

被引:2
作者
陈钟英
贾辅忠
陈子德
机构
[1] 南京医学院传染病教研组
[2] 南京中医学院诊断教研组
关键词
胆汁淤滞; 淤胆型肝炎; 肝炎病程; 肝功能检查; 阻塞性黄疽; 肝外胆道;
D O I
10.19460/j.cnki.0253-3685.1979.07.003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过去曾将病毒性肝炎的胆汁淤滞误诊为细胆管型肝炎,近年来通过电子显微镜和酶的组织化学等研究,进一步发现它是肝细胞器—胆汁分泌器代谢性损害,并证实原发损害在微胆管(毛细胆管)及其附近,是一种肝内胆汁淤滞症,故称胆汁淤滞性病毒性肝炎,简称淤胆型肝炎。以后又发现胆汁淤滞现象可发生在肝炎病程演变的任何阶段,例如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与坏死后肝硬化均可出现与病变程度无一致关系的胆汁分泌障碍。由于临床表现酷似肝外阻塞性黄疸,导致错误
引用
收藏
页码:4 / 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中药临床应用[M]. 广东人民出版社 , 中山医学院《中药临床应用》编写组 编, 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