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若干思考

被引:404
作者
刘承功
机构
[1]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课程思政; 课程育人; 教育体系;
D O I
10.16075/j.cnki.cn31-1220/g4.2018.06.011
中图分类号
G6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1 ; 030505 ; 0401 ;
摘要
深入推进"课程思政",要从教育思想的高度深化认识和理解,要看到它的重要责任就在于价值引领,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相对于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课程思政"本身就意味着运用一种更为柔性的教育方法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为此,要注重教育方法的改进。要围绕"课程思政"所要求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进行系统梳理和改造,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一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体系,着力形成富于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有效的工作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6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 [J].
虞丽娟 .
上海教育, 2017, (03) :6-7
[2]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 [J].
高德毅 ;
宗爱东 .
中国高等教育, 2017, (01) :43-46
[3]   从“黄山门”事件反思教育如何深入学生心灵 [J].
刘承功 .
上海教育, 2011, (01) :56-56
[4]   通识教育的根本在于思想和精神的引领 [J].
刘承功 .
上海教育, 2010, (10) :30-30
[5]   大学教学改革应重视对课程知识选择的研究 [J].
李庆丰 .
复旦教育论坛, 2008, (03) :27-31
[6]   大学人文教育批判和实践的逻辑与表现样态 [J].
张立昌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 (04) :10-17+37
[7]   论美国德育理念的变迁 [J].
张铁勇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1) :17-22+46
[8]   从道德相对主义到核心价值观——学校道德教育转向的心理学思考 [J].
杨韶刚 .
教育研究, 2004, (01) :32-37
[9]  
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抓好法治人才培养 励志勤学刻苦磨炼促进青年成长进步[N]. 人民日报. 2017 (001)
[1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外文出版社 , 习近平,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