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条
过牧及封育对红砂荒漠植被演替的影响
被引:63
作者:
王彦荣
曾彦军
付华
陈善科
机构:
[1]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内蒙古阿拉善盟草原工作站甘肃兰州,甘肃兰州,甘肃兰州,内蒙古巴彦浩特
来源: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红砂;
过牧;
围栏封育;
荒漠草地;
植被演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1 [植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红砂灌丛植被是我国西北荒漠地区的主要放牧地 ,并在生态保护中具重要作用。本试验以内蒙古阿拉善盟不同过牧强度下的退化 (轻度、中度和重度 )红砂 (Reaumuriasoongorica) +无芒隐子草 (Cleistogenessongorica)荒漠草地为对象。首次研究报道了不同过牧梯度和围栏封育对红砂植被演替的影响。经过 6a过牧 (平均 1 8只羊·hm-2 ) ,植被总盖度已由 12 %降至 8% ,平均每年盖度绝对值下降 0 7%。随草地过牧加重红砂灌丛在逐渐消亡 ,在中度和重度退化样地的盖度已分别较轻度样地 (7 5 % )下降了 74%和 84% (P <0 0 5 ) ;质量差或产量低的草本在增加 ;无芒隐子草和匍根骆驼蓬 (Peganumnigellastrum)的增加可分别作为该类草地中度和重度过牧演替的指示种。短期封育效果十分显著 ,封育一年的各样地平均较放牧样地比 ,植被盖度绝对值提高了 1 7% ,产草量增加2 18 8% ,红砂种子产量是放牧样地的 371倍。然而 ,优势种红砂的产草量和盖度在封育期的相对恢复速率皆随样地退化加重而显著降低 (P <0 0 5 ) ,重度退化区盖度封育当年的恢复速率为 0。所以 ,封育是保护和恢复我国红砂荒漠植被的有效措施 ,但封育宜尽早开始 ,否则 ,红砂将恢复缓慢或难以复存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0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