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6 条
配置储热罐后热电联产机组运行优化
被引:20
作者:
杨利
[1
,2
]
刘永林
[1
,2
]
房伟
[3
]
余小兵
[1
,2
]
吕凯
[1
,2
]
刘明
[4
]
机构:
[1]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2] 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3] 华能山东发电有限公司烟台发电厂
[4]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热电联产机组;
储热罐;
深度调峰;
运行优化;
热电解耦;
热电负荷分配方式;
D O I:
10.19666/j.rlfd.201909227
中图分类号:
TM621 [火力发电厂、热电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储热罐作为一种蓄能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热电联产机组热电解耦,提高热电联产机组深度调峰能力。针对目前热电联产机组配置储热罐后的运行优化问题,本文采用Ebsilon软件搭建热电联产机组运行优化分析模型,对某电厂亚临界2×330 MW热电联产机组配置储热罐后运行方式及优化效果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配置储热罐后,在单台机组对外供热负荷250 MW时,调峰容量最小提高了额定容量的15.2%,最大提高了额定容量的24.2%。同时,为提高热电联产机组的运行经济性,建议在热电负荷一定时,采取电负荷平均分配、热负荷不均匀分配的运行方式。在此基础上,当该电厂3、4号机组热电负荷处于供需平衡时,运行优化后机组总体热耗率可降低76.1 kJ/(kW·h);当热电负荷处于供需不平衡时,运行优化后机组总体热耗率可降低12.9 kJ/(kW·h);整个采暖季总节煤量为1 618.2 t,总经济收益为129.5万元。该研究结果可为热电联产机组配置储热罐后的安全经济运行提供指导。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6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