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半干旱区引种禾草柳枝稷的生物量与水分利用效率

被引:47
作者
徐炳成
山仑
李凤民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柳枝稷; 生物量; 生长速率; 水分利用; 立地条件; 黄土丘陵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43.9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加强优良引种禾草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研究对促进我国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草地建设和草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较研究了引种禾草柳枝稷(Panicumvirgatum)在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不同立地条件下地上生物量的大小和季节累积差异及其水分利用特征。2001~2002年川地柳枝稷草地地上生物量达13000~16000kg/hm2,山地梯田和坡地为2300~2650kg/hm2。不同立地条件柳枝稷返青后的生物量累积过程呈二次或三次多项式。柳枝稷的绝对生长速率(AGR)在整个生长季内呈双峰曲线变化,川地柳枝稷草地的现存量和总量AGR最大值分别为158.93和169.83kg/(hm2·d),梯田分别为27.31和38.25kg/(hm2·d),坡地为37.0和36.69kg/(hm2·d)。坡地柳枝稷生物量较大值和AGR最大值出现时间最早。不同立地柳枝稷生物量相对生长速率(RGR)在整个生长季内呈双峰曲线变化,均以返青后的20d内最大,平均AGR以川地最大,坡地和梯田相近,但坡地两峰值高于梯田。不同立地柳枝稷草地土壤水分主要利用层次为0~2m,月平均含水量顺序为梯田>坡地>川地。川地柳枝稷叶片和整体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均最高,梯田整体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大于坡地,但二者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相近。川地和山地地表下5cm生育期平均地温均为17.60℃,但4~5月份川地地温高出山地1.2~2.8℃,川地4~10月份平均气温较山地高1.5℃,这些差异影响不同立地条件柳枝稷草地水分利用和生长进程。
引用
收藏
页码:2206 / 221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研究.[M].杨文治;邵明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0,
[2]  
土壤理化分析.[M].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
[3]   陕北地区不同类型植物生产力及生态适应性研究 [J].
山仑 ;
徐炳成 ;
杜峰 ;
朱桂林 ;
张岁岐 ;
黄占斌 .
水土保持通报, 2004, (01) :1-7
[4]   柳枝稷和白羊草苗期水分利用与根冠比的比较 [J].
徐炳成 ;
山仑 ;
黄瑾 ;
黄占斌 .
草业学报, 2003, (04) :73-77
[5]   王东沟小流域土壤养分变化研究 [J].
王旭刚 ;
郝明德 ;
张春霞 ;
魏孝荣 .
水土保持研究, 2003, (01) :81-84
[6]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人工沙棘林水土保持和土壤水分生态效益分析 [J].
陈云明 ;
刘国彬 ;
侯喜录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1) :1389-1393
[7]   陕北黄土高原植被区划及与林草建设的关系 [J].
邹厚远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0, (02) :96-101
[8]   燕沟流域农田基础肥力分析与培肥途径 [J].
张成娥 ;
王栓全 ;
邓西平 .
水土保持通报, 1999, (05) :16-20
[9]   宁南山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力和水分利用的研究 [J].
山仑 ;
孙纪斌 ;
刘忠民 ;
杜守宇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8, (02) :9-16
[10]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牧草生产力与生态适应性研究.[D].徐炳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