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变化相关研究

被引:5
作者
张锦
杨霞
张红
周玮
李秀忠
机构
[1] 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
关键词
肺栓塞; 蛋白C; 蛋白S; 血栓调节蛋白;
D O I
10.16050/j.cnki.issn1674-6309.2009.01.033
中图分类号
R563.5 [肺栓塞];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cute PTE)患者凝血纤溶系统部分抗凝、促凝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60例急性PTE患者,其中大面积急性PTE 10例,非大面积急性PTE 50例;40例正常人(对照组);采用凝固试验定量检测法测定三组的血浆蛋白C(PC)、血浆蛋白S(PS)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栓调节蛋白(TM)。结果PC、PS活性:急性大面积急性PTE组分别为(69.5±21.7)%(、69.1±14.4)%;非大面积组为(93.1±18.8)%(、83.3±18.9)%,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05.5±27.7)%、(112.4±28.6)%(P均<0.01);大面积组PC、PS活性显著低于非大面积组(PC:P<0.01,PS:P<0.05)。TM含量: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组分别为(19.7±10.2)ng/mL,非大面积组为(16.6±10.0)ng/m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7.5±4.3)ng/mL(P<0.01);大面积和非大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PC、PS阳性率分别为20.0%2、6.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5%、5%(P<0.05),比数比(OR)和95%可信区间依次为4.75(1.16-19.3)、6.9(1.75-27.2)。结论血浆PC、PS活性减低容易发生肺栓塞,PC、PS活性减低的程度与栓塞病情程度有正相关性;血浆TM水平显著增高,提示各种因素引起肺血管内皮损伤是发生PTE的高危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2+46 +4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Update on selected inherited venous thrombotic disorders [J].
Robetorye, RS ;
Rodgers, GM .
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 2001, 68 (04) :256-268
[2]  
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M].王振义等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及肺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 [J].
庞宝森 ;
王辰 ;
翟振国 ;
杨媛华 ;
毛燕玲 ;
黄秀霞 ;
祝锦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5, (10) :54-56
[4]   静脉血栓患者抗凝蛋白缺陷研究 [J].
白春梅 ;
潘家绮 ;
范连凯 ;
王书杰 .
中华内科杂志, 2000, (11) :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