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DH群体研究光敏核不育水稻雄性不育性的遗传

被引:12
作者
张能义,薛庆中
机构
[1] 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
关键词
水稻(OryzasativaL.),花药培养,DH群体,光敏核雄性不育性,遗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103.2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平均自然结实率为指标,对N5047S/T8340和N5047S/02428两个DH群体在1992和1993年长短日下的育性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日下两个DH群体的育性均表现为明显分离,呈连续的双峰曲线分布。Kolmogrov-Smirnov检验表明,同一群体两年的育性分布一致。X2检验,不育花培系比可育花培系符合1:3的分离比,说明光敏核不育水稻雄性不育性受两对独立的隐性主效基因控制。且这两对基因在育性表达的强度上存在差异。在短日下,各个花培系都为可育,花培不育系育性能稳定地转换。通过对同—DH群体一年多次多点种植或数年种植,理论上每个光敏核不育花培系的不育基因都能得到很好的表达,并可避免F2群体杂合体的显性及与显性有关的基因互作影响,所以用DH群体研究光敏核不育水稻雄性不育性的遗传有其独特的优点。
引用
收藏
页码:261 / 26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杂交水稻组合选配的理论和实践 [J].
李丁民 .
杂交水稻, 1994, (Z1) :38-41
[2]   农垦58S/农垦58F2群体育性分离模式的年度间差异 [J].
程式华,孙宗修,斯华敏 .
中国水稻科学, 1994, (02) :97-101
[3]   HPGMR衍生的籼型两用核不育系的光(温)敏不育基因的等位性研究 [J].
梅明华 ;
李泽炳 ;
靳德明 .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3, (S3) :25-30
[4]   光敏核不育水稻遗传研究方法的思考 [J].
孙宗修 ;
程式华 ;
斯华敏 .
遗传, 1993, (06) :35-37
[5]   籼、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的不育基因等位性的研究 [J].
梅明华 ;
李泽炳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3, (05) :407-413
[6]   光敏雄性不育水稻不育基因与其恢复基因 [J].
邵游 ;
唐锡华 ;
黄庆榴 ;
潘国桢 .
上海农业学报, 1993, (03) :22-29
[7]   再论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光温作用模式 [J].
张自国 ;
曾汉来 ;
元生朝 ;
张端品 ;
王本宣 ;
李玉珍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2, (01) :1-6
[8]   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S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学研究(英文) [J].
盛孝邦 .
中国水稻科学, 1992, (01) :5-14
[9]   套袋对水稻结实和种子发育影响研究 [J].
余文金 .
杂交水稻, 1991, (06) :40-42
[10]   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不育性的遗传规律 [J].
张晓国 ;
朱英国 .
遗传, 1991, (03) :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