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6 条
长江中游湖区防止灌溉系统钉螺扩散新技术研究
被引:29
作者:
徐兴建
刘建兵
魏风华
陈伟
戴裕海
杨先祥
潘庆燊
张威
熊正安
机构:
[1]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水利部长
来源:
关键词:
钉螺扩散;
灌溉系统;
血吸虫病;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84 [防疫措施和管理];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 探索防止涵闸引水灌溉扩散钉螺新技术。方法 运用流体力学、生物学进行跨学科研究和应用及实验室和现场相结合的方法 ,形成钉螺水力学及新的方法学特色的技术路线。在取得表达钉螺水力生物力学特征及其运动规律、物理参数、实用公式、沉降、起动流速值域的基础上 ,进而运用于现场涵闸防止钉螺扩散工程的设计、兴建及效果考核。结果 经过 5年多的努力 ,确定了测定钉螺、螺卵重率的方法并测得钉螺的平均重率 (1.80± 0 .0 1) g/cm3 ,螺卵的平均重率 (2 .2 9±0 .0 1) g/cm3 ;确立了钉螺壳形几何特征的分级法及分级标准 ,即按钉螺的螺体小、中、大进行了Ⅰ、Ⅱ、Ⅲ级分级 ;获得了表达钉螺静、动水沉速及起动流速的 6个特征值 ;建立了钉螺水体沉降、起动 5类实用公式 ;观察和测定了水体钉螺的水力运动特征及值域 ;阐明了水体钉螺扩散运动机理 ;并根据基础研究的结果 ,研制了“沉螺池”和“中层取水”防止钉螺扩散设施 ,经考核该工程设施沉、阻螺率达10 0 %。结论 本研究可为大江大河防止钉螺扩散及对涵闸的改建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用、有效的防螺工程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3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