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垫面物理过程在一次北京地区强冰雹天气中的作用

被引:52
作者
王华
孙继松
机构
[1] 北京区域中心气象台
关键词
地形; 城市下垫面; 辐合线; 冰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北京地区下垫面具有地形和城市边界层的双重性造成了天气变化的多样性。结合2005年5月31日发生的强冰雹天气个例,分析了下垫面物理过程在北京强对流天气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山区的地形、城市边界层对雹云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以至冰雹的落区、强度等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其中,此次降雹的初始回波是在西部山区地形的热力环流和动力强迫下局地触发的;城市下垫面热力作用形成的地面中尺度风场辐合线以及所造成的上升运动和能量、水汽的聚集,是对流回波在城市中心上空明显增强的主要原因;北部山区的喇叭口地形、西部山区的迎风坡抬升作用对局地强对流的发生、入境积云的发展亦有重要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1+129 +12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城市化对珠江三角洲强雷暴天气的可能影响 [J].
蒙伟光 ;
闫敬华 ;
扈海波 .
大气科学, 2007, (02) :364-376
[2]   2005年北京城区两次强冰雹天气的对比分析 [J].
王华 ;
孙继松 ;
李津 .
气象, 2007, (02) :49-56
[3]   城市边界层过程在北京2004年7月10日局地暴雨过程中的作用 [J].
孙继松 ;
王华 ;
王令 ;
梁丰 ;
康玉霞 ;
江晓燕 .
大气科学 , 2006, (02) :221-234
[4]   地形对夏季冰雹事件时空分布的影响研究 [J].
孙继松 ;
石增云 ;
王令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6, (01) :76-84
[5]   夏季北京地区强地形雨中尺度结构分析 [J].
矫梅燕 ;
毕宝贵 .
气象, 2005, (06) :9-14
[6]   气流的垂直分布对地形雨落区的影响 [J].
孙继松 .
高原气象, 2005, (01) :62-69
[7]   一次地形作用产生的强降雨过程分析 [J].
郭金兰 ;
刘凤辉 ;
杜辉 ;
李志楠 .
气象, 2004, (07) :12-17
[8]   下垫面强迫对京津冀大暴雨作用的数值研究 [J].
董佩明 ;
张维桓 ;
沈桐立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1999, (04) :436-444
[9]   暴雨过程中中尺度地形作用的数值试验 [J].
翟国庆,高坤,俞樟孝,屠彩虹 .
大气科学, 1995, (04) :475-480
[10]   中尺度下垫面特征对气旋暴雨影响的数值试验 [J].
翟国庆 ;
丁华君 ;
高坤 .
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02) :185-191